滲津河

發源於凌源市三家子鄉的河流

滲津河,金時稱“狗河”,漢朝時稱“石城川水”,蒙古語稱“僧機圖河”。屬於內陸季節河流,是凌源市和喀左縣南部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凌源市三家子鄉宣杖子平頂山,於喀左縣桃花池匯入大凌河。地理坐標:東經119°22′~119°34′,北緯40°41′~40°57′。

水文


滲津河,系大凌河水系Ⅱ級支流,海拔高程1 056~324米之間,是東南北三面凹向西的低山丘陵區,境內面積623.8平方千米,佔全市面積的19.02%,佔山區72.3%。幹流長56.71千米。源頭直入老廠子水庫后,自東北向西至朱杖子大轉,轉回東北流經溝門子、三家子,於四合當張家窩鋪與喀左縣山嘴子鎮以河為界,在王家窩鋪村入喀左縣山嘴子鎮海島營子村,於平房子鎮穿過G306國道桃花池大橋后匯入大凌河。境內有胡杖子河、奎勝店河、平地河、歪脖杖子河、宣杖子河5條分支,奎勝店河為1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發源於境內牛營子鄉郭家店村方家嶺。流域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464.6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2097毫米,年平均氣溫為8.3℃,多年平均風速偏南3.2米/秒,偏北3.6米/秒。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2822.7小時,最大凍層1670毫米。最大積雪280毫米。流域大暴雨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北跳及華北氣旋和高空槽配合的影響,局地暴雨受東北冷渦影響。查調水文資料,出境口多年平均徑流量5882.8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7553.9萬立方米。流域內有4個鄉鎮、10.87萬人,年產值3.75億元。
據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2004年170年史書統計,流域內發生旱災62次,其中大旱26次;發生水災41次,其中大水災19次。1962年7月連續7日降雨290毫米,導致老廠子水庫決口垮壩。

流域治理


滲津河流域1993年編製了《滲津河河道治理規劃》,防洪標準10年一遇20年校核,設計洪峰流量843立方米/秒,截止2004年幹流修築堤防119.38千米。境內有小(一)型水庫4座,小(二)型水庫3座,總庫容1864.0萬立方米,控制面積137.27平方千米,占流域總面積的22%,裝機125千瓦,灌溉面積2 114.7公頃。在該地區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命脈作用。
滲津河源頭山高坡陡,天然次生林與山腳下1957年始建、1962年重建的老廠子水庫相對應。溝門子境內平直暢通的河床穿過魏塔鐵路朱杖子大橋,經過兩山夾一溝360°迴轉(又稱大轉)東流,於三家子小五家子產生明流,行至四合當鎮下搗池下滲入地下,斷續的河流是為一奇。干砌石護堤間隔呈現,河流水清砂凈,兩岸綠樹成蔭,農田地肥苗壯。坐落於三家子鄉天盛號庄東,始建於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的五柱頭四欄板單孔石拱橋代表著跨河建築物的古老歷史。13.04千米的河心縣界各歸其管,統籌治理,結成友好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