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陽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先後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於2008年到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11年副教授,2012英國帝國理工訪問交流1年。入校以來先後承擔高檔數控機床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青年基金、聯合基金、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廠企合作等科研項目10餘項。主要圍繞加工過程先進材料的多尺度力學行為,重點研究材料多場、多尺度涉及組織、性能的演化規律與控制技術。201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名)。材料加工過程多尺度耦合的力學行為研究方面,擔任J. of Mater. Pro. Tech、塑性工程學報等審稿人,發表論文七十多篇;發明專利4項(授權1項),參加翻譯國際名著《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

基本介紹


教育經歷:
1995.09 – 1999.07,太原理工大學,材料加工工程,獲學士學位
2001.09 – 2004.03,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加工工程,獲碩士學位
2004.09 – 2008.01,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9.07 – 2001.08,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工司,工程師
2008.01 – 2011.06,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講師
2011.06 – 2016.07,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
2012.01 – 2013.01,帝國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訪問學者
2013.06 – 2016.07,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破格博士生導師
2016.07–至今,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科研業績:
[1]“高強鎂合金件等通道擠壓與等溫鍛造複合成形過程的組織演化研究”高性能複雜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No.Kfkt2015-01、201601-201712、負責人。
[2]“微區位錯與相變-孿生聯合誘發塑性變形的跨尺度建模及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No.51575039、201601-201912、負責人。
[3]“基於微結構演化的孿生誘發塑性(TWIP效應)的跨尺度力學建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No.LNM201512、201501-201512,負責人。
[4]“基於微結構演化的金屬材料塑性本構模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聯合基金項目,No. U1330121,201401-201612,負責人。
[5]“核電大型複雜管件關鍵製造工藝及應用研究”,“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No. 2014ZX04014-51、201401-201612,課題負責人。
[6]“TWIP鋼多機製作用塑性變形機理及成形性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No. 51105029、201201-201412,負責人。
[7]“TWIP鋼塑性變形的本構行為及其衝壓成形性能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項目,No.3112019、201101-201312,負責人。
[8]“裝甲鋼貝氏體相變細觀模型及其在淬火模擬中的應用”,教育部新教師博士點基金項目,No.20100006120013、201101-201312,負責人。
[9]“鎳基合金管材擠壓變形機理”,國家自然基金鋼鐵聯合基金重點項目,No.50831008、200901-201212,技術負責人(熱加工性能及擠壓工藝)。
[10]“微米至納米尺度金屬變形及強度微觀機制原位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No.KZ201010005002、201001-201312,校內負責。
[11]“轉子試驗件力學性能實驗測試”,廠協項目,負責人。
[12]“馬弗管用BSTMUF601厚板焊接接頭高溫蠕變及持久性能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13]“大型厚壁鋼管、複合管熱擠壓模擬和模擬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14]“稀土鎂合金帶高筋圓蓋板等溫超塑性成形工藝技術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15]“森吉米爾軋機支承輥軸承設計和製造工藝的關鍵技術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16]“特種合金大型無縫管熱擠壓工藝與模具技術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17]“某廠高強鋼矯直機矯直模型程序開發”,廠協項目,負責人。
[18]“某廠BSTMUF601材料退火馬弗管高溫變形規律及使用工藝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19]“某廠馬弗爐用BSTMUF601中板高溫長期使用性能研究”,廠協項目,負責人。
[20]“某不鏽鋼廠1#拉矯機拉矯機理與工藝優化”,廠協項目,負責人。
成果與榮譽:
主要圍繞先進材料(TWIP鋼、鎂合金、鎳基合金)多尺度力學行為及其塑性加工理論(熱擠壓、熱成形、等溫成形)展開研究,致力於多尺度微結構演化及其聯合增強增塑與成形過程性能調控的理論應用,形成了“微結構與性能調控”的特色研究思路。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其中青年基金被評為優秀結題項目)、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1項(子課題負責人)、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教育部新教師基金1項、北京市重點基金1項(子課題負責)、非線性力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項、中南大學複雜高性能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項和企業合作項目12項;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項和企業項目若干。材料加工過程多尺度耦合的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在IJP、JMPT、IJMS、MD、MSE-A、MST、IIAMT、機械工程學報、金屬學報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檢索50餘篇;發明專利7項(授權5項)。其中發表在機械工程、固體力學領域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文章被選為“Top 25 Hottest Articles”。參加了ICTP、Metalforming、國際塑性論壇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口頭報告8次並承擔分會場主席2次;參加翻譯國際名著《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受邀先後為JMPT、MD、MSE-A、機械工程學報、金屬學報等數十個知名刊物的審稿人。2010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