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保全
資本保全
資本保全亦稱“資本保持”,是企業對其投入資本保持完整性,及利潤分配中企業對留存收益保持完整性。企業利潤的確定須以其資本保全為前提。只有保全了資本,企業方有利潤可言。價值補償觀的不同導致不同的資本保全,即財務資本保全和實體資本保全。
資本保全
資本保全又可以分為財務資本保全和實物資本保全兩種概念。
財務資本保全
財務資本保全觀點,是將資本視為一種財務現象,認為資本保全意味著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資后,期末凈資產的財務(或貨幣)金額必須大於期初凈資產的財務(或貨幣)金額,才算取得利潤。
實物資本保全
實物資本保全觀點,是將資本視為一種實物現象。資本保全意味著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資后,企業的期末實物生產能力(或營運能力,或企業達到期末實物生產能力所需的資源或資金),必須大於期初實物生產能力,才算取得利潤。
兩種資本保全概念的主要區別在於企業資產和負債價格變動影響的處理。兩種資本保全概念都需要借用貨幣尺度表示,這是它們的相同點。在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模式下,企業確認與計量收益(利潤)通常以財務資本保全為理論基礎。而採用實物資本保全概念作為收益(利潤)計量的理論基礎時,一般要求選擇“現行成本(重置成本)”作為計量屬性。
資本保全與物價變動會計
資本保全要求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以保全其資本的完整無損為前提來確認收益。但如果計量資本已經得到保全,又成為資本保全理論的核心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資本保全概念:一種是財務資本保全概念,另一種是實物資本保全概念。財務資本保全概念認為所應保一的是貨幣資本的貨幣金額,在扣除當期任何與所有者的交易之後,其超額部分就是當期收益。在這種概念下,資本被視為所有者投入的貨幣或者購買力,它與凈資產或企業產權是同義語。因此,計量單位可以選用名義貨幣單位,也可以選用一般購買力單位。對於計量屬性的選用沒有特定的要求。與此相反,實物資本保全概念認為所應保全的實物資本,即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只有當期期末實際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超出當期期初實際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在扣除當期任何與所有者交易之後,其超額部分才能計為收益。在這種概念下,資本被視為所有者投入的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它與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是同義語。因此,計量單位仍可以選用名義貨幣單位,或一般購買力單位,但計量屬性則要求採用重置成本等能表現現行價值的屬性。
財務資本保全下的收益與實物資本保全下的收益都被認為是真實收益。只是這兩種收益金額的確定基於不同的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由不同計量單位與計量組合而成的不同的會計模式,也在不同的方面體現了資本保全概念。原始成本會計體現的是名義貨幣資本保全概念;一般物價水準會計體現的是一般購買力資本保全概念;現行成本會計模式體現的是實物資本保全或生產能力概念;而以一般購買力調整的現行成本會計即現行成本/穩值貨幣會計模式體現的則是相同購買力的實物資本或生產能力保全概念。
實物資本保全概念要求採用現行成本計量基礎,但對計量單位則沒有要求,既可以是名義貨幣,也可以是不變購買力單位。在實物資本保全概念下,利潤表示在保持了重置經營性資產所需資源后的企業資源的增加。
財務資本保全概念強調對業主投入的財務資本的保持,因此,對計價基礎沒有特別的要求,既可以是歷史成本,也可以是現行成本。對計量單位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名義貨幣和不變購買力單位都可以作為符合財務資本保全概念的計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