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縣
廣元縣
廣元縣是今四川省廣元市曾經的一個縣。
1935年國民黨復置廣元縣。1942年分廣元縣東部建旺蒼設治局,1945年改建為旺蒼縣。
1959年昭化縣併入廣元縣,1985年撤廣元縣建廣元市,廣元縣改設市中區,轄原廣元縣全境。
漢葭萌縣地,三國漢為漢壽縣地,晉初為晉壽縣地,尋分置興安縣,隋改興安曰帛谷,元為廣元路治,明曰廣元府,尋降府為州,以綿谷縣省入,又降州為縣,恤四川保寧府,清因之,民國初屬四川嘉陵道,地濱嘉陵江東岸,扼秦蜀要道,東北由棧道通陝西,南入嘉陵江通巴閬,西入劍門斜趨成都,蓋自作中北來,以此為首險,劍閣猶其次也,城西門有全蜀咽喉四字,縣北三十里嘉陵江中有朝天峽,萬仞陡起削峙如門,舟行絕險,自此舍舟登陸,勢益高聳,危峰屏列,深澗幽奇,道帝有小心移步碑刻,以戒行人,所謂廣元棧道也。
民國二十二年(1933)6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置廣元縣,治旺蒼壩,隸川陝省。1935年4月,紅軍北上抗日離旺后,廣元縣撤銷。同年,國民黨恢復后復置廣元縣,屬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劍閣行政督察區)。在1942年分廣元縣東建旺蒼設治局,1945年改建為旺蒼縣。1949年12月14日屬劍閣專區。1952年劍閣專區改名廣元專區。1959年將昭化縣5區33個公社划入廣元縣,1985年2月,撤廣元縣建廣元市,設市中區,轄原廣元縣全境。
廣元位於四川省北部,是四川的北大門。廣元地處川陝交界處,自古就是交通要地。廣元歷史文化悠久,劍門關蜀道,武則天故里。聞名中外。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嘉陵江上游、川陝甘三省結合部。地理座標在北緯31゜ 31′至32゜56′,東經104゜36′,至106゜45′之間,北與甘肅省武都區、文縣、陝西省寧強縣、南鄭縣交界;南與南充市的南部縣、閬中市為鄰;西與綿陽市的平武縣、江油市、梓潼縣相連;東與巴中市的南江縣、巴州區接壤。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 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務。現將廣元市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為248412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06254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578418人,減少18.89%。全市登記的戶籍人口為3094120人。
二、家庭戶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811376戶,家庭戶人口為233751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2人減少0.71人。
三、性別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251499人,佔50.38%;女性人口為1232624人,佔49.6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69下降為101.53。
四、年齡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412846人,佔16.62%;15-64歲人口為1794394人,佔72.23%;65歲及以上人口為276883人,佔11.1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9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8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08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474052人,佔99.6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0071人,佔0.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上升0.06個百分點。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縣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2412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31061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812345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885927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817人上升為499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826人上升為1250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9433人上升為3270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42777人下降為35664人。全縣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7983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86475人,文盲率由11.23%下降為8.68%,下降2.5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