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瘡

椒瘡

胞瞼內面紅色細小顆粒密集叢生,狀若椒粒,故名椒瘡。分佈以大小眥及穹隆部為重,常與粟瘡並生,癢澀流淚,若及黑睛可致赤膜下垂,血翳包睛;若及胞瞼,終為拳毛倒睫,黑睛生翳。該病與眼乳頭增生基本一致。西醫學病名稱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所引起的一種顆粒狀慢性傳染性結膜炎。

簡介


● 英文名稱:Trachom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眼科

古籍摘選


● 椒瘡生於睥內,累累如椒,紅而堅者是也,有則砂擦難開,多淚而痛。(《張氏醫通·目瘡疣》)

名詞解釋


● 以眼內生細小紅而堅的顆粒,狀似花椒,有磣澀微癢為主要表現的眼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椒瘡是指胞瞼內面有顆粒,顏色發紅,堅硬,像花椒一樣的眼病。椒瘡具有傳染性,可通過患者患眼的分泌物及淚液傳染,當經手、毛巾、水源等直接或間接地接觸患者時,可能會被其傳染,所以應加強其防治。

臨床表現

● 瞼內有輕微瘙癢,可伴有乾澀、流淚等癥狀,或者可以沒有明顯異常感覺;病情重者瞼內赤癢灼熱,羞明流淚,眼眵黏稠,胞瞼腫硬,沙澀難睜,視物模糊。
● 初起可見上瞼內面近兩眥處有少量細小、色紅、堅硬的顆粒,或間有色黃、質軟、如粟米樣的顆粒;重者上瞼內紅赤尤甚,顆粒滿布,白睛紅赤,赤脈下垂,黑睛星點翳膜,日久顆粒破潰,在瞼內面形成灰白色條狀、網狀瘢痕,或瞼內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

現代醫學範疇

● 椒瘡相當於沙眼,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是結膜角膜炎的一種,由沙眼衣原體引起。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顆粒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病因病機

● 外感風熱毒邪,損傷脾胃,內有脾胃積熱,內外邪毒上壅胞瞼,阻滯脈絡,氣血失和,與邪毒瘀積而成,發為本病。

治則治法

● 本病當內外兼治。輕症以點眼藥水為主;重症則宜配合內治,用疏風清熱、瀉火解毒等方法,必要時還須輔以手術。若出現併發症和後遺症,則應該及時對症治療。

預防調護

● 進行衛生宣傳教育,向群眾普及本病的概念、危害、傳染途徑、診斷與治療方法,使群眾有所了解,以便進行預防。
● 改善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不混用私人毛巾,洗臉、洗澡時用流動水。若已有患者,區分患者的洗臉用具。在服務行業中,要嚴格規定其洗臉用具的消毒、清潔,以免引起互相感染。重症椒瘡患者不宜去游泳場館游泳或去公共浴池洗浴等。
● 均衡飲食,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戒除煙酒嗜好。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