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蘭

山東紅嫂

李鳳蘭,蒙陰縣李保德村人,解放戰爭時期,丈夫參軍獨自拜堂嫁入婆家,是嫂子抱著大公雞陪她拜的天地。為了讓丈夫安心作戰,她一人照顧公婆,耕種田地,直到解放以後她才知道丈夫在戰場上犧牲的消息。至丈夫戰場犧牲未謀一面,終生未嫁,領養了兩個孩子。

人物簡介


山東沂蒙紅嫂李鳳蘭
李鳳蘭
李鳳蘭
山東省人民政府和山東省軍區政治部聯合授予“山東紅嫂”榮譽稱號,中共蒙陰縣委和蒙陰縣人民政府聯合授予“模範烈屬”的稱號。
李鳳蘭於2008年去世。

人物生平


李鳳蘭(1928~2008.4),蒙陰縣蒙陰鎮李家保德村人。16歲參加婦女識字班,被推選為指導員。1945年4月,經媒人介紹,與蒙陰城東關村的王玉德訂了婚,並約定於次年10月19日完婚。但在距婚期不到兩個月的時候,王玉德參了軍。在未婚夫參軍不在家的情況下,母親建議李鳳蘭推遲婚期。但她想到,王玉德從小失去父親,母親又常年有病,為了支持王玉德,幫助照顧家,於是決定嫁過去。她說服父母,按照當地風俗,由嫂子懷抱大公雞陪她拜堂成親。嫁入婆家后,為了讓丈夫安心作戰,她一人照顧婆婆,四處求醫,為婆婆煎湯熬藥,操持家務,耕種田地,並積極擁軍支前,成為村裡婦女的榜樣。
1947年1月25日,丈夫部隊恰巧路過村子,不巧李鳳蘭回了娘家,婆婆馬上派人去叫,她為了看看從未見面的丈夫,一口氣跑了十幾里山路回到家。沒想到,等她回家后,丈夫和部隊已經走遠了,她心裡有說不出的惆悵。
李鳳蘭為支持革命曾把自家300斤糧食加工成麵食獻給前線,並不停地做軍鞋。為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她總在鞋裡綉個“心”字,希望有一天丈夫可以穿上自己親手做的軍鞋。
1947年8月的一天,李鳳蘭收到丈夫的信,她捧著信,一遍遍看,牢牢記住了丈夫的新地址:三營八連三排九班。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李鳳蘭苦苦等待著丈夫歸來。直到1958年的一天,蒙陰縣民政局送來了政府發下的烈士證書。原來王玉德參軍后,早在萊蕪戰役中就犧牲了。由於當時部隊南征北戰,又加上通訊不方便,未能及時通知當地政府。李鳳蘭聽到丈夫犧牲的噩耗后,痛苦地昏睡了三天三夜。只有30歲的她今後可怎麼辦?許多人勸她改嫁,但她放不下婆婆,毅然決定不改嫁,一直陪在婆婆身邊,伺侯婆婆,為其養老送終,被人們稱為“永遠的新娘”。後來,由政府出面,李鳳蘭抱養了一子一女。
新中國成立后,李鳳蘭積極參加國家建設,從農民變成勞模、婦女主任,成為縣人大代表。電影《沂蒙六姐妹》中,月芬就是以李鳳蘭為原型創作的。1959年,中共蒙陰縣委和蒙陰縣人民政府聯合授予李風蘭“模範烈屬”光榮稱號。
1992年3月,李鳳蘭被山東省婦聯、省民政廳和山東省軍區政治部命名為“山東紅嫂”,並被授予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