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鎮

大銀鎮

大銀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地處七星關區西北部,東與燕子口鎮對坡鎮接壤,南與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母享鎮毗鄰,西與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坡頭鎮交界,北與林口鎮相連,行政區域面積99.39平方千米。清代時期,屬八夷屯;1994年,畢節撤縣設市時改大銀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18473人。截至2020年6月,大銀鎮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羊橋社區。 2011年,大銀鎮財政總收入410萬元,比上年增長3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1%。農民人均純收入3615元。 2018年,大銀鎮有工業企業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地理氣候


大銀鎮地形地貌複雜,屬典型的喀斯特石灰岩溶山區,地上多奇峰、怪石、峭壁,地下多暗河、溶洞。地形西北低東南高,海拔差大,最低處中山村李家寨海拔高度為1168米,最高處黃塘村海拔高度1998米。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平均降雨量1000毫升左右。大銀鎮風景旖麗。境內有水質純凈的初都河,有神韻獨具的月亮山景觀,有姿態萬千的石門大山地下溶洞,有壁立千仞的尖山河灣峭崖。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銀鎮下轄以下9個行政村:羊橋村、高峰村、尖山村、保旺村、木瓦村、新豐村、黃塘村、石營村、半林村。
截至2020年6月,大銀鎮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羊橋社區。
大銀鎮區劃詳情
羊橋社區高峰村黃塘村
保旺社區木瓦村石營村
尖山村新豐村半林村

教育


小學:大銀鎮中心校高峰小學場壩小學等
中學:大銀中學

經濟發展


大銀鎮荒山荒坡多,荒山草坡面積2萬餘畝,適於發展林、果、葯、茶等綠色產業。年產牧草0.96萬噸,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年產各類秸稈2.02萬噸,農副產品也很豐富,千畝以上連片草場有10多個,宜於發展畜牧養殖業。

資源概況


水文資源

大銀鎮河流屬水文屬長江流域,赤水河水系。河流落差小,深切於四周高山峽谷之中,山高水位低。全鎮9個村屬喀斯特地貌,水源匱乏,乾旱嚴重,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生長主要靠天然降水,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

土壤資源

由於受生物氣候、地貌組合和人為活動的影響,大銀鎮土壤屬地帶性土壤分佈的規律性。全鎮土壤有黃壤、黃棕壤和棕壤地帶之分,屬垂直分佈與水平複合分佈規律。

植被資源

大銀鎮為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區,四周地勢急劇下降,立體氣候明顯。
大銀鎮
大銀鎮

物產資源

物產資源種類繁多,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馬鈴薯;經濟作物有烤煙,乾果有核桃、板栗、辣椒等;畜牧業以養殖為主。
大銀鎮
大銀鎮

民俗文化


在大銀鎮高峰村月亮山組,居住著一群苗族同胞,他們的先輩出於躲避戰爭,在很久以前就搬到這個地方居住。每逢節日盛世,他們就穿著苗族服飾、唱著苗歌,出來表演。一是表達他們高興的心情,二是歡迎來到他們這裡的客人。

歷史沿革


清代時期,屬八夷屯。
民國時期,屬對坡鄉。
1950年,屬何官屯區。
1952年,建對坡區大坡村。
1954年,大坡村改鄉。
1956年,撤銷對坡區,大坡鄉劃歸何官屯區。
1958年,成立何官屯區大坡公社。
1959年,改為何官屯公社大坡管理區。
1962年,恢復何官屯區大坡公社。
1966年,何官屯區大坡、初都、保旺3公社劃歸林口區所轄,同時將大坡、初都併入大坡公社。
1982年,大坡公社改為林口區大營鄉。
1992年,林口區大營、場壩鄉合併為大銀鄉。
1994年,畢節撤縣設市時改大銀鎮。

人口


2011年末,大銀鎮總人口2648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033人,城鎮化率83.2%。另有流動人口4966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291人,佔87.95%;有苗、白、彝等4個少數民族,共3192人,佔12.05%。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4‰,人口死亡率6.04‰,人口自然增長率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3人。
截至2018年末,大銀鎮戶籍人口為29762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18473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銀鎮有小學10所,在校生5026人,專任教師14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35人,專任教師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7%,小升初升學率98.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5%;民辦學校1所。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大銀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9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0人,經營管理人才30人,技能人才40人,農村實用人才3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銀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藏書2.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蘆笙、民族歌舞、民歌等。2011年末,開通有線廣播站,有廣播喇叭8隻。羊橋村開通有線電視,有86戶農戶安裝有線電視。
2011年末,大銀鎮有體育場地6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銀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0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50張,公立衛生機構床位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9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6235人,參合率79%。
社會保障
2011年,大銀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戶,人數50人,支出6.95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03戶,人數2705人,支出237萬元;農村醫療救助支出11.6萬元;臨時救濟支出8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4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260人,參保率4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銀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6千米,投遞點9個,鄉村通郵率100%。

交通


2011年,大銀鎮境內有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42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大銀鎮有又名大坡寨,因古時此處煉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