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

漢語詞語

不見漢字詞語,拼音是 bú jiàn,指不曾相見;不易看到。語出《易·艮》:“行其庭,不見其人。”用於謂語;形容詞。

基本解釋


1、[do not see;do not meet]∶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be lost;be missing]∶[東西]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自行車轉身就不見了。

引證解釋


釋義

1、看不到。
2、謂不易看到。
3、不看,不讀。
4、用在“聞”、“看”、“找”等動詞之後,表示行動沒有結果。

出處

● ● 《易·艮》:“行其庭,不見其人。” 唐 韓愈 《琴操·拘幽操》詩:“朝不日出兮,夜不見月和星。”.
● ● 《史記·孝武本紀》:“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謂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言訖不見。”
● ● 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楚雄》:“炎荒萬里客初歸,前世鄒陽夢豈虛。不見石仙袁少保(袁可立孫),抱孫小字型大小東居。”
● ● 茅盾 《色盲》:“李蕙芳趕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擲過去,那蝦蟆一跳,便不見了。”
● ● 《左傳·成公十六年》:“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張舜徽 註:“謂防止怨恨不僅在明顯之仇恨,尚須圖謀不易見之細微怨恨。”
● ●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朱英去三日,不見春申君動靜,知其言不見用,嘆曰:‘吾不去,禍將及矣?夷子皮之風可追也。’”
● ● 《梁書·任昉傳》:“昉墳籍無所不見,家雖貧,聚書至萬餘卷。”
● ● 清·李漁《奈何天·驚丑》:“腳上那一種,做一頭睡,自然聞不見,不消慮他。” 柯岩 《快活的小詩·眼鏡惹出了什麼事情》:“我的眼鏡怎麼找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