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機槍
步兵班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徠輕機槍主要用於射擊中近距離的集群或單個有生目標。編配在步兵班內,為步兵班主要火力支援武器,能伴隨步兵作戰。口徑一般為5.45~8毫米,發射步槍彈或機槍彈,有效射程一般為600~800米,重量在10千克以下,理論射速一般為600~750發/分。射擊精度和火力持續能力略遜於重機槍。自動方式大多採用導氣式,一般都有氣體調節器。閉鎖方式多為槍機迴轉式。
19世紀末以前的機槍,都是重機槍,重量常達幾十千克。1902年丹麥研製成功的麥德森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挺帶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的輕機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國家都使用輕機槍,比較著名的有法國紹沙、德國MG08/15、英國劉易斯輕機槍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機動性更好、可由單兵攜行和使用的、與突擊步槍組成槍族的班用機槍,如蘇聯的RPK式輕機槍、中國的1981年式7.62毫米輕機槍等。20世紀60~70年代,隨著班用槍械的小口徑化,又出現了小口徑輕機槍,如比利時米尼米5.56毫米輕機槍、蘇聯5.45毫米RPK74式以及中國1995年式班用機槍等。輕機槍將採用彈鏈、彈鼓(或彈匣)雙重供彈方式,進一步提高威力,並向通用化、系列化方向發展。
輕機槍是由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重管自動步槍發展而來,主要是因為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於陣地戰和防禦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各國軍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輕機槍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發展而來。
丹麥1902型麥德森機槍
1920年時,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Vaclav Holek)在布拉格軍械廠(Parga Zbrojovka- Prague Armory)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輕機槍。
他設計的概念來自同廠的另一位設計師傑蘭(Rudolf Jelan)。第一支樣槍稱為布拉格一式(Praga I),使用馬克沁機槍的帆布彈帶供彈,交給捷克國防部測試。測試成績與有名的勃朗寧、麥迪森(Madsen)和維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國防部要求布拉格軍械廠在樣槍得基礎上繼續研發。
1923年,捷克國防部徵集徵選自動步槍或輕機槍以供捷克陸軍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參加了此項測試,結果僅次於麥迪森輕機槍。哈力克繼續改進他的設計,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
此型採用了伸縮槍托、兩腳架、可迅速更換的槍管等功能。不但射擊精確,而且曾經在測試中連續射擊數千發后,其精度沒有大的變化,加上又是捷克該國設計,很快被捷克國防部選中,成為捷克軍隊的制式武器。
劉易斯輕機槍
多採用連發擊發機構,由射手控制射擊彈數,實施3~5發短點射、5~8髮長點射或連續射擊。供彈具有彈鏈、彈鼓、彈盤、彈匣等多種形式。兩腳架連接在槍身前部,架桿通常可以伸縮並能調整張開的角度,以改變火線高和調平槍身。瞄準常用機械式瞄準裝置,現代輕機槍也配用光學瞄準鏡或夜視瞄準具。可實施卧姿抵肩射擊,必要時也可實施立姿、跪姿或行進間夾持射擊。
DP輕機槍
當時的輕機槍,多半使用彈匣供彈,裝彈量有限,不像德國的MG34/MG42及美國的M1919系列,使用彈鏈供彈。因此其提供持續火力的能力仍有限制,換彈匣的空擋會造成火力中斷。客觀來說,當時輕機槍的設計思路也並不要求長期持續射擊,至於持續不斷的射擊,或者對集團敵軍進行火力壓制都是重機槍的任務。彈匣裝彈量小在當時也是可以接受的。
DP輕機槍
裝備使用
MG36輕機槍
布倫式輕機槍
英國布倫式輕機槍
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 7.7mm布倫式輕機槍”,“布倫”(BREN)的命名源於捷克斯洛伐克生產商布爾諾公司(Brno)和英國生產商恩菲爾德兵工廠(Enfield)的前兩個字母組成。布倫式輕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裝備英聯邦國家軍隊。由於性能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后眾多英聯邦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式輕機槍。布倫式機槍的前身捷克ZB-26型機槍曾裝備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
ZB-26輕機槍
ZB-26輕機槍
7.92×57mm槍彈。
技術諸元:
輕機槍
全槍長:1161毫米。
全槍重:9.60千克。
槍管長:6.72毫米。
自動方式:導氣式。
捷克ZB33J式機槍
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射速:500發/分。
槍管冷卻方式:氣冷。
供彈方式:20發彈匣。保險裝置:
保險/快慢機在扳機上方的槍身右側。向前是自動射擊,中間是保險,向後是單發射擊。
退彈過程:
彈匣扣位於彈匣後面.卸下彈匣,回拉拉機柄,通過彈匣開口檢查彈膛和進彈口,釋放拉機柄,扣壓扳機.
РПК-74式輕機槍
RPK輕機槍
結構特點
РПК-74式5.45mm機槍結構簡單、可靠,質量小,口徑小。
1.槍
РПК-74式輕機槍
2.瞄準裝置
該槍前面有帶半保護罩的準星,後面有可調高低、方向的缺口式照門。
3.彈藥
該槍發射前蘇聯5.45mm普通彈和曳光彈。
性能數據
口徑——---5.45mm
初速——---960m/s
表尺射程——---1000m
有效射程——---600m
理論射速——---600發/min
戰鬥射速
單徠發——---50發/min
連發——---150發/min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迴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45發或30發
全槍長——---1060mm
膛線——---4條
火線高——---305mm
全槍質量
53式輕機槍
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於中國兵器工業基礎薄弱,主要通過引進前蘇聯的樣槍、產品圖紙與技術資料,進行繪製與仿製。1953年生產的53式7.62毫米輕機槍,是我人民解放軍在新中國成立后列裝的第一批制式機槍。它標誌著中國國產輕機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1956年仿製的56式7.62毫米輕機槍,是中國機槍裝備史上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的一種機槍,同時也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仿蘇產品中較有影響的一種武器。與53式輕機槍相比,56式輕機槍的重量減輕了17%,戰鬥射速提高了88%,戰鬥性能大大改善。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末,中國輕機槍的發展走上了自行設計、研製之路。1974年設計定型的74式7.62毫米輕機槍,是中國第一種自行設計和研製的班用機槍。該槍在結構上有所創新,性能上也優於56式機槍。雖然沒有生產定型,但74 式輕機槍的研製,為班用機槍國產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81式輕機槍
95式輕機槍
20世紀80年代初,國外班用輕機槍基本走上槍族化道路,且注重火力持續性和輕便靈活的突擊性。中國經過多年的論證研究,於1981年成功地研製出新一代 81式7.62毫米班用輕機槍。它與81式步槍組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第一代班用槍族。1985年完成生產定型后,81式輕機槍開始大量裝備部隊,以取代56式衝鋒槍和輕機槍。81式槍族的成功,標誌著中國槍械在論證、設計、研製、生產等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隨著世界範圍內掀起步兵輕武器小口徑化的熱潮,中國曾於19 87年設計定型了87式5.8毫米輕型機槍,但該槍沒有列裝部隊。
74式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