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森機槍
世界上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實用的輕機槍
丹麥生產的麥德森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實用的輕機槍,從1905年至1950年間,麥德森機槍大量生產裝備丹麥本國及出口,有不少於36個國家裝備過麥德森機槍,並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中被廣泛使用。而且直到21世紀,仍然可以看到麥德森機槍的身影。但事實上,麥德森機槍的設計原本是來自於一種半自動步槍。
麥德森機槍的軟式三腳架
在1904年,丹麥軍隊正式裝備麥德森機槍,而且許多歐洲國家也爭相購買使用,比如奧匈帝國、法國、荷蘭、芬蘭、英國、俄羅斯、瑞典、葡萄牙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南美洲和亞洲也有一些國家有購買和使用,尤其是拉美地區,客戶相當多。
從1903年至1914年間,俄羅斯就從丹麥購買了1,500挺麥德森機槍,用於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保加利亞訂購了超過600挺麥德森機槍,但這批貨在越過德國國境時被查獲,隨後由德皇部隊所使用。而且德國自己也訂購了8mm毛瑟口徑(7.92×57mm)的麥德森機槍,裝備輕步兵連、山地部隊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各方都有採用這種武器,雖然麥德森機步槍的價格高昂,但其可靠性在泥濘的塹壕戰中得到檢驗。在一戰期間,俄羅斯取得仿製許可,並在莫斯科附近Kawrow的Kovrovsk機槍廠準備生產,而英國也同樣有仿製的打算,雖然最後因為各自的原因都沒有搞成——俄羅斯在1917年爆發革命,英國則由於經濟上的原因。有一些國家雖然沒有參戰,但也在戰爭期間訂購了麥德森機槍,比如瑞典訂購的型號,被命名為1914年式機槍(Kulsprutegevaer m/1914,或簡稱Kg m/1914)。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有更多的國家購買麥德森機槍。比如挪威除了在戰時訂購過的m/14型外,戰後又追加訂購了m/21型,均為6.5mm口徑,配25發彈匣或100發彈鼓。而芬蘭在1921年至1936年間購買,命名為M/20機槍,首先裝備騎兵和自行車部隊,後來也裝備到步兵。在南美州,巴拉圭也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購買了麥德森機槍,並在和周圍國家發生的一系列戰爭中使用。而巴西不僅把麥德森機槍用作步兵武器,還在進口的義大利CV-35坦克上配備雙聯裝的7mm口徑麥德森機槍。因為麥德森機槍的海外銷售通常由雷克沙機槍公司(Rexer)負責,因此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中,麥德森機槍往往被稱為“雷克沙機槍”。
丹麥為國民政府生產的8mm口徑麥德森機槍
在1940年4月時,挪威陸軍裝備有3,500挺M/22麥德森機槍,這些機槍均為6.5×55mm克拉格口徑,每一個挪威步兵營標配有36挺麥德森機槍和9挺M/29重機槍。雖然在二戰時期的麥德森機槍已經顯得過時了,但由於該槍性能可靠,仍然得到挪威士兵的喜愛。挪威淪陷后,德國把繳獲的麥德森機槍裝備二線部隊,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在使用。荷屬東印度陸軍所裝備的麥德森機槍被日軍繳獲后,送回國內或在東印度地區的繼續使用。
二戰結束后,麥德森仍在生產、裝備和出口。丹麥軍隊裝備這種機槍已經有50年了,丹麥士兵們喜愛這種機槍並給它起了個綽號叫“處女麥德森”(Jomfru Madsen),丹麥軍隊直到1955年才正式撤換麥德森機槍。而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的葡萄牙殖民戰爭中,葡萄牙陸軍還在使用麥德森機槍,包括作為步兵機槍和裝甲車載機槍。在馬來西亞、越南和暹羅(泰國)的獨立戰爭中都有使用這種武器。
麥德森機槍直到1950年才停止大規模生產,但在1960年代中期,仍然可以在麥德森公司的產品目錄中看到有麥德森機槍,在當時工廠隨時可以根據訂單生產,並可以為不同的軍隊提供從6.5mm至8mm的多種口徑,包括當時成為北約標準彈的7.62×51mm口徑。而且由於麥德森公司長期生產機槍備件,使許多用戶可以長時間使用這種武器。
到了1970年代的時候,大多數原來的用戶都已經放棄這種過時的機槍了,但現在仍然在一些偏遠地區看到有部分仍在使用。在印度尼西亞,直到1980年麥德森機槍還被用于軍隊訓練。巴西軍隊就裝備了7.62mm口徑的麥德森機槍,而且根據官方消息,巴西軍隊在1996年才正式讓麥德森機槍退役,而這些退役機槍都轉讓給巴西的軍事警察部隊。在2008年的時候,有消息指因為麥德森機槍太落後,所以也準備從巴西警察部隊中退役了,然而在2009年10月19日巴西警方與毒販發生武裝衝突的新聞照片中,仍然可以看到有警察在使用麥德森機槍。
在超過五十多年的生產中,麥德森機槍生產了超過十種口徑,由6.5mm至8mm,並且有大量不同的衍生型,和各種配件。該槍最早型號的口徑為8×58 R克拉格口徑,這是丹麥軍隊所使用的步槍口徑,丹麥北面的鄰國挪威和瑞典的口徑是6.5mm。德國裝備的麥德森的口徑為7.92mm(部分繳獲使用的除外),中國訂購的也是7.92mm口徑。俄羅斯裝備的則為7.62x54R,在荷屬東印度陸軍則採用與Hemburg步槍相同的6.5mm口徑,英國訂購的則為.303恩菲爾德口徑,在拉美地區多數為.30-06或7mm西班牙口徑,但也有其他的口徑,總之麥德森機槍幾乎生產了當時所有的軍用步槍口徑型號。
麥德森機槍的自動原理比較特殊,為槍管長后坐式,槍管後退的行程較大(長於槍彈長度),自動機往返時間也較長,因此射速較慢。閉鎖機構為槍機擺動式,這種槍機是由馬蒂尼步槍衍生而來的。儘管這樣的結構明顯很複雜,零部件也多,而槍彈的裝填路線是走曲線的,看起來很容易出問題,但事實上麥德森生產質量很高,工作起來卻相當可靠,故障率很低。射擊時槍管后坐,使受彈器旋轉,將槍彈左移至進彈口,再由推彈桿推人彈膛。退殼機構為撥殼式,槍管後退使撥殼挺下端與機匣退殼面相撞產生迴轉,上端將彈殼從膛內撥出,並從下方滑出槍外。其槍管和槍機在運動中始終保持聯接,但運動方向不一致。由機匣導板上的曲線槽控制槍機上下擺動,完成開、閉鎖動作。
木製的槍托連接在機匣尾部,摺疊式兩腳架安裝在準星後面的槍管護套上。有些型號上還在機匣前方的槍管護套上加裝摺疊提把。可選的配件中還有一種後腳架,使用時裝在槍托底部。
除了兩腳架外,麥德森機槍還配有幾種三腳架,有步兵用的三腳架,也有防空用的三腳架,有些結構比較簡單,有些結構比較複雜,是按訂單要求生產的。其中有一種“軟式”三腳架,既可作為平射又可高射,而且射手不直接操作機槍上的扳機,而是使用類似於老式照相機快門線的遙控裝置,發射“浮動”在槍架上的機槍。在1930年左右,丹麥的傑森(Halovr Jessen)上校發表了一篇有關通用機槍的文章,文中對麥德森機槍首創的“軟式”三腳架極力推崇,認為是通用機槍應用的一大突破。此文後來引起了德國陸軍的注意,將“軟式”三腳架列入新型機槍的設計,並研製出MG34和MG42通用機槍的Lafette三腳架。
雖然德國的MG34被視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通用機槍,但事實上,輕重兩用機槍的概念早就在麥德森機槍上有所體現,而且德國人也是看到麥德森機槍才得到啟發。只不過因為麥德森機槍採用彈匣供彈,持續火力方面相對較差,而且多數被當作輕機槍使用,所以人們多數是把麥德森機槍看成是輕機槍而不是通用機槍。
早期的麥德森機槍表面多數採用烤藍處理,而二戰後的型號多數是厚厚的黑色金屬瓷漆。
抗戰前夕國民黨兵工廠在上海測試麥德森機槍
麥德森機槍及其軟式三腳架的攜行方式
由於用戶很多,而且一直在改進,因此型號也相當多,在細節上有一些區別,尺寸重量也不盡相同,下表列出其中幾種型號參考:
丹麥1904型 | 瑞典kg m/14型 | 德國型 | 芬蘭m/20型 | |
口徑 | 6.5×55mm | 6.5×55mm | 7.92x57mm | 7,62 mm x 54 R |
空槍重 | 9.07 kg | 8 kg | 9.6 kg | 9.4 kg |
全槍長 | 1,143 mm | 1,120 mm | 1,160 mm | 1,240 mm |
槍管長 | 584 mm | 580 mm | 477 mm | 587 mm |
彈匣容量 | 30 rds | 25 rds | 30 rds | 30 rds |
理論射速 | 450 rpm | - | 500 rpm | 500 rpm |
槍口初速 | 870 m/s | - | 824 m/s | - |
民兵使用的麥德森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