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規律也叫貨幣需要量規律,它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商品流通過程中客觀需要的貨幣量的規律。貨幣流通規律的內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這裡有關流通中的貨幣指金屬貨幣,所以,它也被稱為“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由於金屬貨幣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之同實際需要量相適應。因而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
(1)貨幣作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斷運動即為貨幣流通,貨幣流通規律就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律。
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需要多少貨幣,主要取決於:
貨幣流通規律
也就是同一貨幣在一定時期內轉手的次數。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即貨幣的流通次數增加,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減少,貨幣量就會增加。正是由於貨幣流通速度這一因素的作用,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總是小於商品的價格總額。
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之間的關係,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貨幣流通規律
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的貨幣流通規律是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條件下提出的。在不兌現的紙幣流通條件下,因紙幣本身沒有內在價值,過多的紙幣也不會自動退出流通。因此,在社會商品可供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一定時,流通中的紙幣數量倒決定了一般物價水平。
貨幣流通規律
根據這一規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個因素:
①參加流通的商品量;
貨幣
③貨幣的流通速度。
但影響流通中貨幣量的這三個因素可以依不同方向、不同比例發生變化。因此,待實現的價格總額以及受價格總額制約的貨幣流通量,也可能有多種多樣的組合。在商品價格不變時,由於流通的商品量增加,或者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或者這兩種情況同時發生,貨幣流通量就會增加。反之,由於商品量減少,或者貨幣流通速度加快,貨幣流通量就會減少。
在商品價格普遍提高時,如果流通的商品量依相同比例減少或流通的商品量不變,而貨幣流通速度依相同比例增加,貨幣流通量就會不變。如果商品量的減少或貨幣流通速度的加快比價格的上漲更為迅速,貨幣流通量就會減少。在商品價格普遍下降時,如果商品量依相同的比例增加,或貨幣流通速度依相同的比例減慢,貨幣流通量仍會不變。如果商品量的增加或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比商品價格的跌落更為迅速,貨幣流通量就會增加。
紙幣
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信用制度的發展,有一些商品賒銷出去,在計算貨幣量的時期內並不需要付款;有許多商品雖然不是在此期間出售,而是在過去出售的,但由於賒購的付款日期正好約定在計算期內,卻需要在此期間用貨幣支付;同時,還有許多商品是由商品生產者互相銷售的,因此,他們之間並不需要全部用貨幣來支付,只需多購者償付互相抵消后的價格差額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計算全部商品的價格總額時,就必須減去賒銷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延期支付的總額)和相互抵消的商品價格總額,再加上過去銷售而到期必須支付的商品價格總額,這才是真正在這一時期內需要用貨幣作為媒介來完成商品交換的總額。這樣,原來的貨幣流通量的公式應該擴充為:
(全部商品價格總額-賒銷商品的價格總額-相互抵消的商品價格總額+到期必須支付的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次數=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在現實的交換過程中,商品流通的數量和價格總額是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也是在經常變化的。因此,貨幣的實際需要量是一個經常變動的量。但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由於貨幣本身具有價值,能夠執行貯藏手段的職能,因而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以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不會過多,也不會過少。
當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過多時,也就是貨幣量供過於求,貨幣就會貶值。這時,貨幣的所有者就不願把自己的貨幣按貶低了的價值去交換商品,而寧可把貨幣貯藏下來,這樣就使一部分貨幣自發地退出流通領域,貨幣過多的情況就會消失。而當貨幣短缺、貨幣求過於供時,貨幣就會升值,從而能用同樣的貨幣換回更多的商品,它會刺激貨幣貯藏者把自己手中的貨幣投入流通。這樣就使流通中的貨幣增加。所以貨幣發揮貯藏手段的職能,就能夠在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過少時進行自發的調節。貨幣的貯藏職能好比是貨幣貯藏的蓄水池,對於流通中的貨幣來說,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貨幣並不會溢出它們的流通渠道。
在傳統理論中,大多是這樣描述紙幣流通規律的,也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決定紙幣需要量,紙幣發行量決定紙幣實際代表的價值量的規律。顯然,這種表述是在以金、銀為本幣的情況下作出的,但是隨著貨幣體制的改革,這種表述顯然已經不符合實際了。實際上的紙幣流通規律是指,流通中的商品價值量決定流通中的紙幣需要量,紙幣實際代表的價值量由流通中的商品量和紙幣發行量所決定的規律。假如流通中的商品量少於紙幣流通量,紙幣的幣值就有可能下降,商品價格水平就有可能上升,或者紙幣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的商品量的需要,其結果也相同;反之,如果實際流通的紙幣量少於商品流通量,由於流通中貨幣量不足,因而將導致商品流通速度下降,紙幣的幣值就要上升,商品價格總水平就有可能向下波動。實際上,在現代市場中,由於流通中的紙幣量只是貨幣流通中的一部分,因而要影響紙幣的幣值和商品價格總水平的變動,還需要有信用貨幣的支持。也就是說,紙幣發行量如果同信用貨幣流通量同時擴大,並且高於商品流通量的需要量,價格總水平才有可能普遍上揚,也就會發生我們經常講到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