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文

中國地質大學二級教授

馬鴻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馬鴻文
馬鴻文
馬鴻文,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礦產系副主任、材料科學系主任、副校長,兼任礦物材料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礦物材料科學與技術、礦物資源綠色加工與環境效應、硅酸鹽體系化學平衡與材料設計、結晶岩熱力學與相平衡等研究。從1993年以來致力於非水溶性鉀資源製取鉀鹽鉀肥高效清潔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究,從2003年以來從事利用高鋁粉煤灰、煤矸石等非傳統鋁資源提取氧化鋁技術的研究,期間發表學術論文190餘篇。取得發明專利20餘項,成功轉讓專利8項。出版教材、專著6部並多次獲獎。其先後培養54位碩士、26位博士、2位博士后,目前在讀碩士14位,在讀博士9位。為建築材料行業、礦物材料行業、鉀鹽、鉀肥行業、鋁行業等培養了眾多基礎紮實、品學兼優的行業精英。

教育經歷


馬鴻文教授
馬鴻文教授
1975.10-1978.07成都地質學院礦產地質及勘探專業,大學生
1978.08-1978.11 陝西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技術員
1978.12-1986.07 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岩石學專業,碩士生、博士生
1986.09-1988.10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后
1988.11-1991.04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岩漿岩研究室,副教授,副主任
1991.05-1993.08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礦產系,教授,系副主任
1993.09-1995.06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材料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1994.08-1995.01 澳大利亞悉尼Macquarie大學地學院,國際合作研究
1995.07-1997.07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
1997.08-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1.01- 礦物材料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

研究領域


礦物材料科學與技術、礦物資源綠色加工與環境效應、硅酸鹽體系化學平衡與材料設計、結晶岩熱力學與相平衡、技術陶瓷材料設計、製備與表徵、無機孔道材料結構設計、製備與工業應用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礦物聚合、材料非金屬礦產資源評價及高效利用、技術與環境效應、鋁硅酸鹽體系、化學平衡與材料設計、區域構造-岩漿活動與成礦作用。

科研成果


⒈科技成果
《西藏玉龍斑岩銅礦帶花崗岩類與成礦》,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91)
⒉教學成果 《結晶岩熱力學概論》,地礦部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6)
《無機非金屬材料(礦物材料)新專業教學建設》,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三)(1997)
《工業礦物與岩石》(主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項目(2003)
《工業礦物與岩石》(主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4)
《結晶岩熱力學概論》(第二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04)
《工業礦物與岩石課程建設與實踐》,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二)(2004)
《工業礦物與岩石課程建設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二)(2005)
《工業礦物與岩石》(第三版),“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11)
《中國富鉀岩石——資源與清潔利用技術》,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2011)
3.學術兼職
礦物材料國家專業實驗室主任
地學前緣》第三屆編委會副主編
現代地質》編委會編委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第二屆編委會委員
中國物理學會第六屆相圖專業委員會委員
第三屆全國礦物岩石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
第四屆全國環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第三屆全國非金屬礦產地質專業委員會理事會委員

個人榮譽


1991年,獲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
1992年,被評選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1994年,被評選為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獲得者。
1995年,被授予“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1996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96年,被評選為地礦部《百名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獲得者。
1999年,被人事部評選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5年,被評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學名師”。
2006年,被評為“第二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