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團花的結果 展開
- 茜草目茜草科植物
- 手游畫江湖之靈主中的角色
- 中藥
- 漢語辭彙
團花
茜草目茜草科植物
團花(學名:(Roxb.)Bosser)是茜草科團花屬植物,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樹榦通直,基部略有板狀根;樹皮薄,灰褐色,老時有裂隙且粗糙。葉對生,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7-12厘米;葉柄長2-3厘米,粗壯。頭狀花序單個頂生,不計花冠直徑4-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2-4厘米。果序直徑3-4厘米,成熟時黃綠色;種子近三棱形,無翅。花、果期6-11月。
分佈於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緬甸、印度和斯里蘭卡;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和雲南。生長於山谷溪旁或雜木林下。
團花為速生樹種。木材供建築和制板用。團花要求水肥條件較高,適合四旁植樹,或與華南坡壘、紫荊木等珍貴樹種營造混交林。
團花生長於山谷溪旁或雜木林下。陽性植物,性喜高溫、濕潤、向陽之地,生長適宜溫度22-30℃,日照70-100%。生性強健,成長快速,壽命長,耐熱、耐旱。
垂直分佈在海拔200-350米。可耐短期0℃低溫,但忌長期低溫霜凍。如1976年冬至1977年春,在中國南寧市陰冷天氣持續五十多天,最冷月平均氣溫8.2℃(1949年後20多年平均氣溫12.9℃),南寧市區的鳳凰樹、非洲棟等二十年生以上的大樹,有95%凍死,但團花三年生幼樹可以安全越冬。1975年冬至1976年春,南寧霜日達二十一天,幼樹主枝側枝被凍壞,幼果幼苗凍死。
分佈區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中國廣西除南寧、欽州、玉林三地區南部,以及右江河谷等局部霜凍輕、風害小的肥沃地,可以造林外,廣大南亞熱帶地區,可引種試種。北回歸線以北不宜種植。適生在砂頁岩、花崗岩等發育的酸性土壤,石灰岩山區未見生長。
團花分布圖
團花由於各地氣溫不同,開花有先後,在廣西是7月開花,12月至翌年2月果熟。果實為球形肉質聚花果,熟時由青變黃色。採回的果實可放室內,經過後熟軟化,捏開果肉,用水沖洗去皮肉,使種子下沉;種子撈出后,用大小眼下同的篩,篩選出凈種,晾乾裝入布袋貯藏。每個果約得種子0.5克。種子極小,每克有2.4-2.6萬粒,發芽率可達60%,干藏半年至一年的種子,發芽率可保持30-50%。
種子發芽需在22℃以上較高溫度。播種期應在晚霜過後。播前用40-50℃溫水浸種一晝夜,取出晾乾,種子與5-10倍細沙或細土混勻撤播,每平方米播種0.5-1克,播前要將苗床面整平,稍加壓實並淋足水。播后不覆土不淋水,苗床覆蓋薄膜,防雨保溫,苗床周圍撒上666粉,防螞蟻搬食種子。在適宜氣溫下,十天左右種子發芽,應即揭去薄膜,搭蓋稀疏蔭棚或插蕨,防止大雨衝擊床面或日灼為害。經半個月至一個月,幼苗長出真葉,這段時間易受立枯病為害,應注意防治。從子葉出土至第7對真葉長出前,為生長緩慢階段,7對真葉以後,生長迅速。一般應掌握在3-4對真葉時移苗,可以移入容器培育40-60天,出圃定植;也可按15厘米×25厘米或20厘米×30厘米的距離,移植在苗床繼續培育,每畝育苗六千株左右。
林地應選擇在江河兩岸,或新公路旁的鬆土,以及土壤較肥沃濕潤、霜凍不嚴重的山地。四旁植樹可用一年生大苗,山地造林用當年培育的小苗或容器苗,在6-7月間定植。一般用全墾整地,林糧間種或挖大植穴定植。造林密度每畝種植55-73株,株行距3米×3米或3米×4米。如與其他樹種混交造林,可適當加大株行距。造林時除容器苗外,其他都應剪葉。種后1-2年,加強撫育管理。
團花為熱帶常綠或半落葉喬木。在廣西西南部有自然地布。生長迅速,十年前後可成材。在1972年第七屆世界林業會議上,被稱為“奇迹樹”。樹高達30多米,胸徑可達丑米以上,主幹通直。木材為散孔材,容重0.499克/立方厘米,纖維長1712微米,纖維素達到50.4%,適合作火柴桿、牙籤和漿粕原料。木材耐腐性能較差,且易受蟲蛀,但經水浸處理后,可作一般傢具和板材。
團花要求水肥條件較高,適合四旁植樹,或與華南坡壘、紫荊木等珍貴樹種營造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