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鰌

史鰌

史鰌(qiū),字子魚,春秋時期衛國大臣。

簡介


史鰌為官忠誠、正直,立志為國家推薦賢才,斥退奸臣,活著的時候沒能說服國君,死後還以屍諫。衛靈公最後聽從了史鰌的建議,衛國政治因而得到了改善。史鰌是中國古代諫臣的榜樣,開了“屍諫”的先河。

正文


史鰌屍諫

史鰌,字子魚,病且死。謂子曰:“吾不能進蘧伯玉(1),退彌子瑕(2)。生不能正君(3),死不能成禮(4),置屍北堂(5)足矣。”
鰌死,靈公往弔喪,其子具言。公曰:“夫子生而進賢,退不肖(6),死以屍諫,可謂忠矣。”乃召琢伯玉為卿,退彌子瑕,徒(7)喪正堂,成禮而後返。衛國以治。

註釋

(1)蘧(qú)伯玉:春秋魏國大夫,有賢名。 (2)彌子瑕:春秋時衛國大夫,無德佞臣,善阿諛奉承。 (3)正君:匡正國君。即糾正國君的錯誤行為。 (4)成禮:按正規的禮儀安葬。 (5)北堂:夫人居住的寢室,非正室。按照禮節,人死後應寢於正室,即"壽終正寢"。 (6)不肖:不賢 (7)徒:遷移。

譯文

史鰌,字子魚,生病到了彌留之際。他告訴他兒子說:“我既不能使蘧伯玉被提拔,也不能使彌子瑕被辭。我活著不能糾正國君的錯誤,死了就不能按正規的禮節安葬,把我的屍體放在北堂就足夠了。”
史鰌死後,衛靈公來弔喪,史鰌的兒子把史鰌的這些話告訴給了衛靈公。衛靈公說:“夫子活著的時候推薦賢人,彈劾不肖之人,死了還要用屍體來進諫,可以稱得上是‘忠’了。”於是(衛靈公)召見蘧伯玉,封他為卿,辭退了彌子瑕,把屍體遷移到正堂,按正規禮儀安葬后返回。衛國從此變得安定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