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捲煙廠
中國以香煙生產企業為主業的企業
上海捲煙廠前身是英美煙公司在民國14年(1925年)開設於上海的韜朋路(今通北路)煙廠(又稱英美煙三廠)。民國23年9月頤中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時,改稱頤中煙三廠,該廠是上海歷史較長的外資企業之一。1952年4月,政務院批准頤中煙公司轉讓於上海煙草公司。頤中煙三廠隨之更名為國營上海捲煙二廠,由洪琪任廠黨委書記兼廠長。該廠位於長陽路733號。
1955年1月,國營上海捲煙四廠(原中華煙草公司捲煙一廠)併入上海捲煙二廠。1959年5月,公私合營人和雪茄煙廠、球手雪茄煙廠、合眾標準雪茄煙廠併入上海捲煙二廠。1960年7月,上海鉤子皮帶廠、永固五金製品廠併入上海捲煙二廠。50年代末60年代初,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國營上海捲煙一廠撤銷建制,國營上海捲煙三、四、五廠和華成、華美等5家公私合營捲煙廠相繼轉產,上海捲煙行業僅存上海捲煙二廠一家捲煙廠。1960年12月,國營上海捲煙二廠易名為上海捲煙廠,成為上海唯一的一家生產捲煙和雪茄煙的大型捲煙廠。
1952年4月,頤中煙三廠改為上海捲煙二廠時,工廠佔地27827平方米。1954年1月,原許昌路烤煙廠(佔地面積6097平方米,有發酵室18間)劃歸上海捲煙二廠使用。1963年,上海捲煙廠主要生產廠房面積24009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廠基本建設發展緩慢,至1979年僅在原三層主廠房上加層建生產車間(建築面積為4300平方米),並將夾層4300平方米改作辦公室、更衣室。“七五”技術改造期間,國家經委、中國煙草總公司將該廠列為重點改造企業。除更新專業設備外,共新建、改建、擴建廠房26313平方米(其中新建17783平方米),同時將保定路325號原上海食品工業療養所、上海良工閥門廠二車間(與上海捲煙廠毗鄰)、上海紡機廠紗管分廠(通北路659號)劃歸上海捲煙廠使用。1992年,該廠主要廠區佔地面積30655平方米,建築面積79056平方米。
該廠在1952年設人事、保衛、生產技術、財務、財務計劃、供應、總務股等行政機構,1953年4月改股為科,1955年增至13個科室。1957年,行政機構精簡合併為9個科室。1967年,成立廠革命委員會,行政機構設生產、材料、後勤、宣傳4個組。1978年11月,恢復黨委領導下的廠長分工負責制,設廠長辦公室、技術科、檢驗科、供銷科、勞動工資科、教育科等13個科室。1980年後,增設設備動力科、企業管理辦公室、中心試驗室和技術改造辦公室,1988年共有職能科室26個。1991年3月,該廠將管理機構改為部制結構,將職能科室劃分為政工企管部、經營管理部、生產管理部、基建技改部、行政管理部等8個管理部。
該廠1952年生產部門設煙葉、捲煙、包裝和棧房、修理部(1955年後改稱一、二、三車間,修理部改為四車間)。1961年4月增設綜合車間(內設雪茄煙、板煙絲工段)。1981年增設鳳凰牌捲煙車間,1987年設立濾棒成型車間。1989年9月,租賃上海勤儉煤渣磚廠(隆昌路641號)廠房,設綜合車間,1991年7月,新建膨脹煙絲車間。
在1952年4月由上海煙草公司接辦前,該廠職工共有2179人,其中工人2047人,職員120人,外籍人員12人。1955年1月,國營上海捲煙四廠併入后,職工人數增至3793人。1962年,根據“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該廠精簡職工337人。“文化大革命”期間,根據生產需要,向社會招收臨時工800餘人(後轉為固定工)和部分中學畢業生。1976年,招收應屆中學畢業生1000餘人,職工人數由1975年的3635人增至4406人。1981年招工200餘人,1992年共有職工5474人。
熊貓牌香煙
中華牌香煙
紅雙喜牌香煙
中南海牌香煙
上海牌香煙
牡丹牌香煙
大前門牌香煙
江山牌香煙
恆大牌香煙
2010年9月24日上午9時50分,位於楊浦區長陽路許昌路口在建的上海捲煙廠“中華”牌捲煙專用生產技術改造項目建築工地發生火災,在據事發地幾公裡外的浦東陸家嘴地區都能看到在空中翻騰的滾滾黑煙。事發后,消防部門出動了十餘輛消防車相繼趕赴現場,所幸由於及時發現並控制,火勢未得以蔓延,約1小時后大火被完全撲滅。據工地工人透露,起火點位於樓頂的東側。當時有工人在頂樓施工作業,可能是施工中使用了電焊等動火作業不慎所致,飛濺而出的火星引燃了易燃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