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精衛的結果 展開
精衛
明末清初顧炎武創作的雜言古詩
《精衛》是明末清初詩人顧炎武創作的一首雜言古詩。此詩中作者以精衛自喻,借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堅定地表示了自己捨身報國,不向清王朝屈服的決心。全詩採用對話的形式行文運筆,語言簡潔明快,質樸自然,盡棄雕飾。細細讀來,無論是詩中所弘揚的正義之氣,還是詩歌所達到的藝術造詣,都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
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
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
鵲來燕去自成窠。
1.精衛:古代神話中所記載的一種鳥。相傳是炎帝的少女,由於在東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後化身為鳥,名叫精衛,常常到西山銜木石以填東海。
2.“萬事”四句:對精衛的發問。爾:指精衛。終古:永遠。
3.“我願”四句:精衛回答之語。
4.“嗚呼”三句:諷刺當時託名遺民,而實為自己利祿打算的人。鵲、燕:比喻無遠見、大志,只關心個人利害的人。窠(kē):鳥巢。
世間萬事沒有絕對的公平,你何必自尋無來由的煩惱?
若只憑你這寸長的身軀,銜著木頭填海要填到何時。
我也願意填平這東海,即便身體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沒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將永不泯滅。
嗚呼!
你看不到西山之上的飛禽雖銜木者眾多,但都在自己忙著築自己的巢歇息!
此詩是顧炎武在三十六歲時,根據《山海經》關於精衛鳥的故事寫成的。那時,反清復明的力量只剩下東南海隅和西南邊陲微弱地持著,作者的很多好友也已在鬥爭中犧牲了。面對這一不利形勢,詩人以精衛自喻,而作此詩。
精衛銜木石以填東海的故事,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經常呤詠的內容。這則故事之所以成為一個熟典,就在於精衛鳥的形象代表了人間的一種可貴而又可悲的精神。將精衛和愚公作一個比較的話,二者事有相類之處,但它們所體現的精神特質卻是迥然不同。精衛體小,所銜木微,而東海無涯,無有平期。然而“我心無終時”,填海的精神令人悲愴,令人崇敬。這種精神,對於作者這樣在亡國之後永葆節操的民族志士來說,它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詩中詩人把自己比喻為精衛鳥,決心以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實現自己抗清復明和編寫巨著的大業。充分表達了他堅持氣節,不向清王朝屈服的決心。同時,在此詩中詩人也滲透了區區一人的身單勢孤,當然,也有對那些為了一己利益“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的不滿和無奈。
此詩以問答的形式成篇,自然地形成了三個層次。“萬事有不平,爾何空白苦?” “萬事有不平”句的問話是代表了社會上許多人的心態。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過於懦弱的一種自欺,明明承認萬事不平,又覺得已回天無力,於是主張放棄反抗,停止鬥爭。這種人還往往自命通達,很容易發展為與世俯仰,隨波逐流,喪失節操。作者則借精衛之口以明志:“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這是對精衛精神的謳歌,又是作者心靈的直接宣洩。在當時,明王朝大勢早去,復國無望,這一點作者心裡自然是清楚的,所以他白比精衛,誓死不向清朝統治者屈節,決心堅持“銜木”,直至終古勝利儀是奮鬥者的願望,雖然不爵叮能實現,但捨身的抗爭卻誓不停止,永遠是戰士的精神脊柱,那就是可歌可泣的正義之志。作者的宣誓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也正是作者內心的剖白。“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借對話者的口吻,道出了一個可恥的現實:原來的一些明朝士人,在亡國之後,初隱而後仕,自營巢窠,賣志求榮,喪失了民族的氣節。他們不過是一群為作者所不齒的燕鵲之類的“眾鳥”,在精衛的面前卻顯得非常的卑鄙無恥了。
此詩對精衛的形象作了富於獨創性的再塑造、在詩的中間作荷讓精衛自己反覆鳴唱,使其光輝的精神特質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而這種民族精神的瑰寶之所以光芒閃耀,異彩奪目,是作者將它置身於“燕雀”的襯托之上,所獲得的神效。美與丑相激共振,精衛與燕雀同處於一個畫面之中,各行其是,頓時黑白昭然,聖沽與齷齪的互相比較,所產生的褒貶效果分外強烈。
另外,此詩採用對話的形式行文運筆,使詩的語言簡潔明快,質樸自然,盡棄雕飾。從而使通篇不枝不蔓,精工細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無論是詩中所弘揚的正義之氣,還是詩歌所達到的藝術造詣,都能夠強烈地感染讀者,具有不可磨滅的藝術價值。
清代女詩人、詩評家汪端《明三十家詩選》:黍離秀之悲,淵深朴茂。
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清代文學研究專家嚴迪昌《清詩史》上卷:名篇《精衛》有“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物我相化,精神透亮紙上,略無澀味。
顧炎武(1613—1682),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江蘇省崑山市)千燈鎮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顧亭林詩文集》等。
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