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鋪炕一區
六鋪炕一區
六鋪炕之名,大約在清代末年,源於一間茶館之名。據說,該掌柜姓楊,人稱楊二。開業時間大約在清末,有土房五間,三間北房,兩間西房。民國十二年(1923)前後歇業。“六鋪炕”,並非指的是六個鋪位大的土炕,而是指茶酒館場院中,有六個用土胚砌成的土檯子,外抹青灰,形如土炕一般當做“茶桌”,上搭涼棚,院中還有幾顆大樹可以遮陽。因為茶酒館沒有字型大小,來此吃茶喝酒的人,就依據六個土檯子,呼之為“六鋪炕”。當年,這種茶酒館還有一個雅號,叫做“雨來散”。
六鋪炕茶酒館,位於現在安定門外一百七十七中學後身,青年湖公園的西牆外。因為它離當時的西營房很近,所以來此吃茶喝酒的人,多是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由於這個茶館處於當時的荒郊野外,賭博的人更是無所顧忌,六鋪炕因此而出名,以至雍和宮的喇嘛、黃寺的喇嘛、鐘樓後身娘娘廟的太監,坐著車來此逗鳥玩鷹,賭博作樂。一些珠寶商人和打小鼓的也趨集於此,做些古玩交易。茶酒館歇業后,這座院落由一位姓張的人家買下,進行了改建,如今,茶酒館的舊貌已不存,只留下“六鋪炕”這一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