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恢恢

漢語成語

天網恢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iān wǎng huī huī,其意思是指天道如大網,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會受到懲罰。出自《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釋義


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寬廣的樣子。指天道如大網,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受到懲罰。

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典故


①謂帝王的統治無所不至。《晉書·皇甫謐傳》: “余謂上有寬明之主,下必有聽章之人,天網恢恢,至否一,何尤於出處哉! ” ②謂作惡必受天罰。宋陸遊《聞虜酋遁歸漠北》詩: “天威在上賊膽破,捧頭鼠竄吁可哀。妄期舊穴得孳育,不知天網方恢恢。”參見:○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天道恢恢、法網恢恢、天道好還、天羅地網、疏而不漏、法網難逃。

反義詞

鴻飛冥冥、逍遙法外、無法無天。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賓語、定語;常與“疏而不漏”連用。

例句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群歹徒一定會被繩之以法的。

示例


天網恢恢萬象疏,一身親到華山區。 ★唐·呂岩《哭陳先生》詩。

相關故事


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認為如果人為了目的用盡骯髒手段,不光得不到什麼好處,而且一定會有害處,最後的惡報一定會顯現,這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原文
隨州大洪山作人李遙,殺人亡命。逾年,至秭歸,因出市①,見鬻柱杖者,等閑②以數十錢買之。是時秭歸適又有邑民為人所殺,求賊③甚急。民之子見遙所操杖,識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執遙驗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備至④。遙實買杖,而鬻仗者已不見,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詰其行止來歷,勢不可隱,乃通隨州,而大洪殺人之罪遂敗。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萬,而遙適值之,因緣及其隱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選自《夢溪筆談》)
註釋
1出市:路過市場。
2等閑:輕易,隨意。
3賊:此指兇犯。
4榜掠備至:榜,古代刑法之一,杖擊或鞭打;掠,拷打;備,完備,盡。一切拷打手段都用盡了。
5逾:超過。
6適:恰巧。
7執:抓起來。
8詰:問。
9卒:終究。
10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