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

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算起的第三個"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中國的農曆用"九九"來計算時令,冬至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過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結束,進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

現象描述


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段是"三九天"到“四九天”這時傳。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逢壬日(干支紀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就暖和了。又有“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之說,“九九”之後“春深日暖”,春耕時節到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並非全國各地都如此。冬至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23日,按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推“九九”八十一天,即是在公曆3月下旬(春分前後)便“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與之相對應的只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春分前後我國很多地方仍陰寒未盡。
數九寒天方法歷史悠久,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於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徵暖來寒去。在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九,為“至陽”之數,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至陽之數”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產生機理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出現在冬至之後。立冬后,表示進入了冬季,並不是進入冬季就意味著開始寒冷,因此時地表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還不很冷。在民間有“十月小陽春”一說,“十月小陽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間出現的風和日麗、溫暖舒適“小陽春”天氣,所以,實際上初冬(孟冬)這時期一般不會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與四九”,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冬至之後,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
在冬至時期,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單位面積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地面日熱量收支逆差尚未達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後,雖然白天日趨增長
三九天
三九天
,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同時,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增加也很緩慢。地面日熱量收支仍處在逆差狀況,所以繼續失去熱量,地溫繼續下降。地面總熱量收支逆差在“三九、四九”時段才達到最大值。由於空氣的溫度主要受地溫影響,這就導致了“三九、四九”時段氣溫最低。另外,“三九”前後,西伯利亞地區的冷氣團也發展到極為強盛的階段,強冷空氣的頻頻入侵也是造成氣溫低的原因之一。
地球白天吸收太陽輻射來的熱,到夜裡就把它散發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熱多,晚上散發的熱少,這樣,每天都能積一些熱。冬天,白天吸收的熱少,晚上散發的熱多,每天不但不能積存,還要把夏天積存下來的熱用掉一些。冬至這天,白天吸收的熱量少,可是地球上還有一些儲存的熱。過了冬至,儲存的熱越來越少,到“三九、四九”,地球熱的儲存是一年最少的時候,所以也就最冷。

計算方法


方法一

數九寒天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個壬日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這時“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了。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數九”的正確演演算法是從冬至后第一個壬日算起,故,“九”在每個年份中具體日期是不固定的,須視冬至后第一個壬日在哪一天而定。另有錯誤認為“數九”是從冬至這天算起的,從冬至這天算起那麼每年“九”的具體時間是固定的,每個“九”都固定在冬至后第9天、第18天、第27天…。

方法二

也有一些地方數九寒天是從冬至當天算起的。在一些寒冷地區,冬春兩季很長時間段內氣溫均在零下攝氏度,寒天冷暖變化不明顯,“交九”早晚幾天、氣溫高低幾攝氏度沒多大區別。為了方便數九寒天,一般從冬至日算起,即冬至當日叫“交九”,每九天為“一九”,依次類推。

地方諺語


許昌地區

河南許昌地區(原三國時許都)上千年流傳的諺語: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八九過河洗手,九九八十一,老頭牆根立,不怕身上冷,就怕肚子飢。”

遼寧地區

遼寧地區老一輩流傳的口令: “現在挨凍,將來受病,及時保暖,老了無痛”。

北方諺語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冰河開,八九雁歸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九天
三九天

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衫;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滴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半夜蓋夾襖;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煤基;
九九加一九,已經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