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克圖鎮

蜚克圖鎮

蜚克圖鎮隸屬阿城區管轄。位於區境東北部,瀕臨蜚克圖河,東與賓縣賓西鎮僅一河之隔。哈同公路經過鎮區北部。鎮政府駐地距市區30公里。

2017年10月撤銷蜚克圖鎮,設立蜚克圖街道,以原蜚克圖鎮人民政府為蜚克圖街道辦事處,原管轄面積不變。

鄉鎮概況


蜚克圖鎮
蜚克圖鎮
蜚克圖的名稱來源,一說滿語“間隙”(指河水時急時緩)之意;一說滿語“雜草叢生”或“草木茂密”之意。蜚克圖歷史較久,明代曾於此設置淝河衛(又稱蜚克圖衛),清朝設置蜚克圖站(阿勒楚喀四驛站之一)。中華民國時期,先後隸屬阿城縣第三區、第二區管轄。東北淪陷后,初設蜚克圖甲,1939年改設蜚圖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初,阿城縣於此設置蜚克圖區,1950年5月改為第五區。1956年2月,撤區劃鄉,設置蜚克圖鄉。1958年9月,改稱蜚克圖人民公社。1960年1月,劃歸賓縣,與賓西公社合併成立賓西鎮。1961年5月,從賓西鎮劃出恢復蜚克圖公社,划回阿城縣管轄。1984年9月,政社分開,改為蜚克圖鄉。1988年3月,撤鄉建鎮,改為蜚克圖鎮。
蜚克圖鎮轄區,除蜚克圖河兩岸為沖積平原外,大部分為丘陵漫崗地帶。全鎮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69萬畝,主要種植玉米、大豆、高粱、穀子等。鎮辦工業有油脂化工廠、鐵編織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3654萬元。全鎮共轄蜚克圖、愛國、勝利、安定、光明、興東、新榮、新立、新富、鄰賓、民復等11個村。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2.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06人;滿、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6%。鎮政府駐蜚克圖街內。2017年10月撤銷蜚克圖鎮,設立蜚克圖街道,原蜚克圖鎮人民政府改為蜚克圖鎮街道辦事處。

地理位置


蜚克圖鎮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最北端。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宏圖社區,距城區30千米。轄區除蜚克圖河西岸為沖積平原外,大部分為丘陵漫崗地帶。221國道過境。古迹有金代東城子古城遺址。

沿革歷史


明永樂年間置淝河衛。清朝曾在此地建立蜚克圖站(阿勒楚喀四驛站之一)。1947年設八區,1956年改蜚克圖公社,1984年改鄉。
1985年,東以蜚克圖河為界與賓縣為鄰,南接料甸、紅星鄉,西和西北與新鄉、永源兩鄉鎮接壤,轄蜚克圖、愛國、新榮、勝利、安定、光明、興東、民復、鄰賓、新富、新立11個村,64個村民小組,64個自然屯,駐蜚克圖村蜚克圖街。
1989年改鎮。1996年,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蜚克圖、愛國、新榮、勝利、安定、興東、光明、民復、新立、新富、鄰賓11個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22150人。 2017年10月撤銷蜚克圖鎮,設立蜚克圖街道,以原蜚圖鎮人民政府為蜚克圖街道辦事處。

代碼說明


230112103:
~001 121宏圖社區
~201 220新榮村
~202 220勝利村
~203 220光明村
~204 220興東村
~205 220新立村
~206 220新富村
~207 122蜚克圖村

遺址說明


鎮西勝利村境內“東城子遺址”,建於金代,呈正方形,東西長252米,南北長242米,東、南、西三面城牆保存基本完好。為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