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鄧福星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
- 福建龍岩烈士
鄧福星
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
鄧福星,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評論家、書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1945年生,河北省固安人,1968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學院(現天津師範大學)外語系,翌年入伍,1975年轉業到天津工藝美術設計院創作室,1978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師從王朝聞先生,1985年作為全國藝術學科大師兄獲文學博士學位,后留院從事美術研究至退休。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鄧福星](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7/mc7f01bfc720d16388a940733739ceb20.jpg)
鄧福星
主要從事美術史論研究、美術評論及書畫創作。碩士論文《繪畫的抽象性》被評為1986年全國青年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發表於中、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併入選《中國新文藝大系·理論卷》。博士論文《藝術前的藝術》提出“藝術起源與人類起源同步”的假說,在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已為多種高校教材所引用。自1988年倡導的“美術學”被國家教委採納,並逐步設立為藝術類一級學科。自1986年起,協助王朝聞先生主持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點科研項目12卷本《中國美術史》和14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的研究和編纂工作,歷時十餘年,兩部書分別獲2001年度全國藝術類圖書一等獎和1999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藝術研究院特別成果獎以及國家首屆社科基金項目一等獎。繪畫及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代表作品有《周總理永遠和我們在一起》、《梅花歡喜漫天雪》、《五體千字文》等。
曾策劃、主持多項全國及國際性美術展覽和學術研討會。自1983年以來,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及國內外訪問學者二十餘人,2013年受聘中國傳媒大學鄧福星花鳥畫高研班導師、2015年受聘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六藝學者”。1990年應邀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斯坦佛分校講學。曾赴印度、西歐各國及俄羅斯、日本等國參加學術會議和學術考察。2004年先後在美國西雅圖和法國留尼旺區舉辦畫展並講學。
2015年10月在山東濟南舉行了《2015全國美術學學科建設論壇暨鄧福星美術學思想研討會》 ,同時,《鄧福星美術學研究述評》出版發行,該書收入65位專家學者評論鄧福星美術學研究的文章。
中國當代美術系列灕江出版社1988年
中國美術史·原始卷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1990年
![著作及書畫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2/m223f1b2025f0a7690304660429f264d2.jpg)
著作及書畫集
當代藝術美學文選重慶出版社1992年
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年畫卷山東教育出版社友誼出版社1993年
中國民間美術全集·剪紙卷山東教育出版社友誼出版社1993年
美術學文庫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年
中西美術比較十書河北美術出版社2000年
20世紀學術論辯·美術卷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8年
20世紀學術大典·美術部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
藝術前的藝術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
繪畫的抽象與抽象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
道在足下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0年
中國美術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寒香—鄧福星梅譚暨詠梅書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
美術鑒賞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美術概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鄧福星美術序文集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藝術的發生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0年
美術理論問題中國書店2011年
從古代到現代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年
論美術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4年
美術縱橫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5年
油畫色彩教程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8年
他治學的態度嚴肅,對待學術上的矛盾,也像他平時與人交際時那樣,不隱瞞自己的觀點;重視別人對他的批評或建議,但不盲從;習慣從大處著眼,不在枝節問題上鑽牛角尖;在研究具體問題的同時,不斷探求新的研究方法。他在這部專著里提出的基本觀點,顯示了他那不願吃現成飯,也不願走捷路的一種可貴的開拓精神。
——王朝聞(1900—2000)(美學家、文藝理論家、雕塑家)
據我的觀察,除去他赴美國做了一年的訪問學者,那些年他忙乎的,一直是美術史項目和所里的工作,自己很少有時間寫書或創作。不過,他作為學科帶頭人,對美術學科的建設是很有見識的,他創意並主持過不少美術專業的重要學術活動。在我的印象里,無論是對美術史還是研究所的工作,福星都是執著而敬業的。
福星作畫發乎於“道”,不拘於“器”。他畫梅花,不像一般畫家那樣,在“形”上下功夫,而是看重梅花所表達的清香高雅, 不畏嚴寒的意義,梅花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他更看重畫面的氣韻。他的畫在形跡之外,有文化性。他的書法功底也好,以書入畫,很多畫家做不到。當下不少搞理論的也作畫,這很好,就我所看到的,還沒有趕上他的。
其書法則重抒情,重感覺。收入本集中的少數作品左規右矩,法度森嚴,如其中隸書或有《張遷碑》的方正勁挺之勢,或有《泰山經石峪》敦厚圓渾之態。顯示了書者的傳統功力。本集中更大量的是作者隨意揮抹的即興之作,它們構成福星先生書藝的基本風格。這類作品清新明快,但不失遒勁凝重之感。其無拘無數甚至不經意的思考間隙,有意藉以放鬆自己;也可能緣於創作衝動,用書法形式來抒發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總之,我覺得在先生的筆墨情趣中更直接地反映了這位學者的內在氣質和性格。福星先生的書法像他的為人,心境自由散淡,胸懷爽直坦蕩,對人誠懇熱情。
——李一(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觀察》主編)
![繪畫作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2/m3236ecf8937d5ad8efb458afe89a6482.jpg)
繪畫作品
![書法作品](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b/m3b9d8a598ba6f5b9d924289754e69fec.jpg)
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