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能工程
熱能工程
熱能工程學科是研究能源(著重於熱能)的合理、高效、清潔地利用和轉換的科學,研究和開發節能新技術、節能新工藝(流程)、新設備和新材料等,為開發高效的節能產品,淘汰低效、耗能高的產品奠定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基礎。
熱能工程
熱能工程系的前身是清華大學1932年設立的機械工程學系原動力工程組,到1952年才正式單獨成立動力機械系。1978年改名為熱能工程系。
1932年清華大學增設工學院,內設機械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和土木工程學系。機械工程系由庄前鼎先生籌建並擔任系主任,機械工程系內分動力工程、機械製造工程和飛機及汽車工程三個組。1934年,汽車工程組併入動力工程組內,飛機工程組則改稱為航空工程組。當時,教師絕大部分都是留美生,課程安排與教學是以美國的工科大學藍本。第一屆招生22人,截至1937年共招生95人,畢業生共52人。
1933年動工建造機械工程館(即現在的熱能系系館),於1935年春落成。設在機械工程館內有熱力工程實驗室,設備包括蒸汽機、汽輪機、柴油機、機車及汽車等,是當時國內最完備的熱力工程實驗室,與歐美各著名大學同類實驗室相比亦不相上下。發電廠的鍋爐及各式蒸汽發電機,當時亦屬國際先進設備,它的運行除供教學科研用外,還供給學校用電和冬季取曖。
建系一年後,系中的主要教師就開始了科學研究工作。1935年秋,全國機械工程界擬籌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七位發起人中,我系就有庄前鼎、劉仙洲等四位,籌備處設在清華大學,1936年5月該學會正式成立。在此時期也有不少科學研究成果,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編定英漢對照機械工程名詞,編著中文機械工程書籍,設計及製造航空風洞。機械系的航空組發展很快,於1934年至1935年由航空組承擔建造的回氣式風洞,是國內第一個航空風洞。
1937年抗戰爆發,7月清華工學院南遷長沙,1938年4月又遷至昆明,與北大、南開合併成立西南聯大。在西南聯大期間,工學院有個五系和一個專科。經一年的努力籌措,初步建成了實習工廠和各系的實驗室,逐漸恢復實習和各項實驗,勉敷教學之用。教學作風上仍保持了戰前清華嚴格認真的作風,學生髮揚了刻苦用功的學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清華大學回到北京原校址,同年10月復學。機械系的學生增加為340人,為全校最大的系,當時共有教師3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回京后兩年內,機械系除恢復了原有的熱工實驗室及金工廠外,還設有技術實驗室及汽車實驗室,開出了汽車工程、製造方法、工具設計、金屬及熱煉、高等鑄工等選修課程。
1949年,北京解放,清華大學機械系絕大部分教師和工作人員都留在了北京,參與了清華大學建國初期的建設。
能源、電力、國防、動力、航天航空、環保等工業領域和行業
培養堅持又紅又專,德、智、體全面發展,要求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系統的專門知識,能夠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熱留陰他證;熱淋病;熱淚證;熱客肺經證;熱厥證;熱厥病;熱結在里;熱結血瘀證
1.http://www.bestep.cn/
2.http://www.bestep.cn/
3.http://www.dxc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