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
春秋政治家
蹇叔(約前690年—前610年),居宋國銍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經百里奚引薦入秦,任秦穆公上大夫、右相,為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曾在齊收留過百里奚,后隨百里奚入秦輔佐秦穆公。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襲鄭,他加以諫阻,認為長途偷襲,軍易疲勞,鄭亦會有備,穆公不聽,仍派孟明視東征。時其子亦在軍中,他泣送其子,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結果,秦軍至滑(今河南偃師東南),知鄭已有防備,返途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被晉軍所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孟明視等被俘,穆公深悔不聽其言。蹇叔最有名的事件《蹇叔哭師》選自於《春秋左傳》。
約公元前610年,逝世。
大事件
-0690
出生
690年出生於宋國銍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
-0628
蹇叔哭師
628年,秦穆公欲襲鄭,他加以諫阻,認為長途偷襲,軍易疲勞,鄭亦會有備,穆公不聽,仍派孟明視東征。時其子亦在軍中,他泣送其子,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結果,秦軍至滑(今河南偃師東南),知鄭已有防備,返途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被晉軍所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孟明視等被俘,穆公深悔不聽其言。
-0610
去世
610年,逝世。
曾在齊收留過百里奚,后隨百里奚入秦輔佐秦穆公。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襲鄭,他加以諫阻,認為長途偷襲,軍易疲勞,鄭亦會有備,穆公不聽,仍派孟明視東征。時其子亦在軍中,他泣送其子,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結果,秦軍至滑(今河南偃師東南),知鄭已有防備,返途到崤山(今河南省洛寧縣東宋鄉王嶺村交戰溝)被晉軍所伏擊,全軍覆沒,主帥孟明視等被俘,穆公深悔不聽其言。
蹇叔本是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樂於農耕的隱士。住處簡樸而幽雅。他的房捨實際上就是一片茅廬。沒有寵辱之爭,沒有名利之奪,有的只是一種詩人風情、大家氣概與智者的泰然自若。蹇叔的生活單純而悠閑。農忙時和農人一起下田耕犁、刨翻、播種、除草、收穫,農閑的時候和鄰人一道觀泉、登山、捕鹿、捉魚、闊論高談。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蹇叔的志趣高遠而隱忍。蹇叔不是鋒芒畢露之人,也絕不是平庸凡俗之輩。無論是道德、情操,還是修身養性,都在高雅的志趣中得到錘鍊和升華。他又是那種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人。他從事勞動,但是沒有閑散和消磨,為生活歌唱,為心靈吟誦。他淡泊名利,但是對世界充滿愛心,對未來充滿希望。他隱居村野,但是懷著善良的本性,揣著責任和道義。
蹇叔有知人之明。虞人百里奚在家鄉找不到出頭之日,壯年時離妻別子,遠走他鄉,希望能夠找一個施展一生才學和抱負的地方。他先後遊歷了齊國和周都洛陽,然而處處得不到賞識和錄用。流落到宋國的時候,百里奚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只得沿街乞討。在銍邑乞食的時候,他遇見了蹇叔。蹇叔見百里奚相貌奇偉,與談時事,百里奚應對如流,遂對百里奚刮目相看,頓時起了憐愛之心,將百里奚收留在自己家中。兩人宏論崇議,惺惺相惜,結為知己。
蹇叔有識勢之智。蹇叔在百里奚入仕為官方面提了不少建議和忠告。當時齊國的公子無知殺了襄公,自立為君,懸榜招賢納士。於是百里奚想去投奔齊君無知,這時被蹇叔勸阻了。蹇叔說:“襄公之子出亡在外,無知名位不正,終必無成。”於是百里奚打消了應召的念頭。後來齊君無知出遊雍林,這裡有很多對他有怨氣的人,暗中將他襲殺了。百里奚由於聽從了蹇叔的勸告而免去了這次災難。
人們入仕做官,有的是為了成名獲利,有的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為了建功立業,可是為了朋友而入仕的,蹇叔當數第一人。做了高官的百里奚,深識蹇叔的才幹,於是向秦穆公舉薦了蹇叔。為穩妥起見,穆公派遣公子縶假作做買賣的商人,帶著重禮到宋國聘請蹇叔。百里奚另寫了一封書信一併帶去。公子縶收拾行囊,駕起二乘犢車,徑直投奔鳴鹿村而來。公子縶在農人的指點下,來到了蹇叔的住處。縶舉目觀看,這裡風景確實十分幽雅。縶停車於草廬之外,一小童子告訴他蹇先生和鄰居老人一起到石樑觀泉去了,很快就會回來。縶不敢輕造其廬,只是坐於門旁的石頭上等待。先是蹇叔濃眉環眼、方面長身的兒子白乙丙捕鹿回來,把客人請入草堂少坐等候。又過了一會兒蹇叔與鄰家的兩位老人就回來了。公子縶遂向蹇叔恭恭敬敬地呈上百里奚的書信。信上的大致內容是:我不聽你的勸告,所以遭受了虞之亡國之難。今日有幸得到秦君賞識,委以重任。我自知才能遠遠趕不上你,所以向秦君舉薦你一同理事。秦君求賢若渴,特派大夫公子縶帶著厚禮前往聘迎。如果你留戀鄉村山林生活不願出來,那麼我也放棄爵祿,到鳴鹿村和你一起隱居!公子縶吩咐左右僕人從車廂中取出征書禮幣,放在草堂之上。兩位鄰家老人哪裡見過這麼華貴的東西,相互看了一眼,一臉驚駭之色。第二天早上,蹇叔把秦君所贈的禮幣分贈給鄰居,同時囑咐家人要勤力稼穡。蹇叔與公子縶夜宿曉馳,直奔秦國而去。
蹇叔到了秦國,秦穆公向他請教治國圖霸的良計。蹇叔說:“秦與西戎相接,百姓久與戎民雜居,多數不懂禮教,因此應該首先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嚴,知事有可為者;也有不可為者;要加強對百姓的教導,使他們知道榮辱;要樹立國家的正氣,對犯罪的人施以刑罰。這幾件事辦好了,富國圖霸的事才有基礎。”穆公又問:“秦國可以爭霸中原嗎?”蹇叔說:“齊桓公年將七十,霸業已衰。秦國地處西方,應先平定戎狄,解除後顧之憂,然後養兵蓄銳,等待中原變化,即不難代替齊國成為霸主。”當秦穆公問到:“我想稱霸諸侯,該從哪做起呢?”蹇叔答道:“稱霸諸侯,信義為先。必須三戒:力戒貪圖小利、氣憤蠻幹、急於求成。還得明辨形勢,分別緩急。”(“毋貪,毋忿,毋急。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他還進一步解釋說:“人們吃虧往往是因為貪圖小利;失去理智往往是因為憤怒而衝動;做事失誤或失敗,往往是因為急於求成,而沒有細加籌劃。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礎,才能去創圖霸的事業。”(“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秦穆公對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秦穆公拜蹇叔為右庶長,百里奚為左庶長,也就是“二相”,兩人同掌朝政。自二相兼政以後,蹇叔和百里奚輔助秦穆公教化民眾,安施變革,興利除害,使秦國一天天地強大起來了,秦穆公最終也成就了霸業。史官中有一首詩這樣贊道:子縶薦奚奚薦叔,轉相汲引布秦庭。但能好士如秦穆,人傑何須問地靈。可以說蹇叔和百里奚的智慧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一個文明程度最落後的小國從此開始領導中華文明,秦穆公正是因為得到了蹇叔、百里奚,在他們的輔佐之下才最終成就霸業,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於是就有了秦無“蹇”不成霸與“百里致霸”之說。
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述,蹇叔是蹇姓氏族的始祖,這也是有關蹇姓的單純而又惟一的源流。蹇叔的蹇字本是它的名字。其後人也就以祖名蹇為姓,稱為蹇氏,世代相傳。蹇姓宗祠有這麼一句通用楹聯:千里行師,老成進諫;三朝著績,銀印增榮。其中的上聯指春秋時秦國上大夫蹇叔極力諫阻秦穆公遠襲鄭國的典故。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蹇叔半句話成就了一種流傳至今的中華名酒,這就是陝西省鳳翔縣生產的西鳳牌西鳳酒。鳳翔在古代被稱為雍州,《酒譜》上記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醑惟一鍾。蹇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於河而釀也’,於是乃投之於河,三軍皆醉。”這就是在雍州流傳的“蹇叔半句吉言,穆公一河美酒”的美麗故事。蹇叔向有“霸王之佐”的美譽。就生活年代之早和名望之高而言,他都不愧是淮北歷史上的第一名賢。
古文觀止中有《蹇叔哭師》這一名篇。公元前627年,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姦細裡應外合,奪取鄭國都城。秦伯向蹇叔諮詢,蹇叔認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鄭國肯定會作好迎戰準備。蹇叔憑著自己漫長的閱歷和豐富的政治經驗,根據秦、晉、鄭三方情況,分析全面,陳詞剴切,將潛在的危險無不—一道出,對“勞師以襲遠”的違反常識的愚蠢行徑作了徹底的否定,指出襲鄭必敗無疑。蹇叔的論戰之道幾干年來一直為世人稱道,被奉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正確意見。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執意要派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白乙丙、西乞術(蹇叔的兩個兒子)三帥率部出征。
蹇叔實際上已失去進諫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棄努力——以“哭師”的形式來進諫,直言不諱地指出此次襲鄭的必然結果。在送別秦國出征之師的時候,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們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給士兵收屍了。”“哭師”招來了秦伯的詛咒、辱罵,這在封建社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蹇叔繼續進諫——以“哭子”的形式來進諫,準確地指出晉國“必御師於崤”。想通過“哭子”的形式再次使自己的意見傳導給國君。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鄭國得到了秦國襲鄭的情報,逼走了秦國安插的姦細,作好了迎敵準備。秦軍見襲鄭不成,只得回師,但部隊長途跋涉,十分疲憊。部隊經過崤山時,仍然不作防備。他們以為秦國曾對晉國剛死不久的晉文公有恩,晉國不會攻打秦軍。哪裡知道,晉國的大將先軫認為這是打擊秦國的好機會,勸說新即位的晉襄公在崤山地方攔擊。晉襄公親自率領大軍開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勢十分險要的地方,晉軍在那裡布下了天羅地網,只等秦軍到來。一個炎熱的中午,秦軍發現晉軍小股部隊,孟明視十分惱怒,下令追擊。追到山隘險要處,晉軍突然不見蹤影。孟明視一見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這時鼓聲震天,殺聲四起,晉軍伏兵蜂擁而上。孟明視他們一進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晉軍團團圍住,進退兩難。秦國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全都被活捉了。
《穀梁傳》
《呂氏春秋》
《史記》徠
《春秋左傳》
蹇叔墓在臨渙鎮東1華里處,墳墓雖小,其才智、功業卻令後人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