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

李尚朝詩歌

詩人李尚朝的詩歌《流星》,以流星為抒情對象,通過對流星自毀閃亮的悲壯描寫,提煉出令人崇敬的民族精神、人類精神不可或缺的犧牲精神。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流星
創作時間:1993.4.2
作者:李尚朝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出處:《李尚朝詩歌品鑒》

作品原文


流 星
是強人闔上他最後的睡眼
英勇的王,躍過黑夜的深淵
靈樞的轍印輾過他照耀的道路
短促的燃燒
照見一世英名//
天才就這樣走失
萬世的劫難
撥開夢寐的烈火
悲壯的詩歌由此而來
永恆的辭頌,永恆的懷念與贊禮
最高的愛撫,在人間的淚光中
熔化了他潔凈的金身

作品賞析


看到《流星》這個題目,就會想起有關流星的種種傳說,據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這是一一對應的,天上一顆星星變成流星,隕落了,地上的一個人也就要從人世間消逝了。當然,流星並不是這樣,而是太空中的隕石在大氣中燃燒的緣故,與傳說無關,但詩人從傳說入手,進行了大膽的聯想與想象,把一個流星隕落的小小的自然現象演繹得如此悲愴,卻是遠在讀者的期待之外。
詩中的流星已不再是單純的流星,而是詩人用來抒寫人世間“英勇的王”的寄植物,形成帶有詩人思想、新的意義的形象,即詩歌意象,這一意象的產生,便把讀者帶入了另外一個境界。
流星的悲壯,是強者的悲壯,作為強者(天才、英勇的王),它們以自己巨大的潛能推動著社會的向前發展,並以自己崇高的犧牲精神為這個世界貢獻每一分每一秒,包括自己的靈魂與軀體,它最終的消亡與毀滅也是悲壯而動人的,令世人崇敬與懷念,歌頌與惋惜,詩中的流星就是詩人在“自然的流星”中開拓出的新意境,它“短促的燃燒/照見一世英名”,它欣赴萬劫不復的“劫難”,“撥開夢寐的烈火”帶來人世間“永恆的辭頌,永恆的懷念與贊禮”,它最後的消失也成為“最高的愛撫”。作者所弘揚的這種犧牲精神正是我們日常凡人所缺少的,應該被喚起的精神品質,這種品質讓人傾慕,令人感佩,是民族精神、人類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蘇小青)

作者簡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天堂中的女孩》、《風原色》、《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時光之羽》等,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鑒》對其詩歌作了系統鑒賞。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中文專業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