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冠皺盔犀鳥
犀鳥科花冠皺盔犀鳥屬動物
花冠皺盔犀鳥(拉丁學名:Rhyticeros undulatus)雄鳥體長約105厘米,雌鳥較小。尾白,雄雌兩性的背、兩翼及腹部均為黑色,但雄鳥頭部奶白色,枕部具略紅的絲狀羽,裸出的喉囊上具明顯的黑色條紋。雌鳥頭頸黑,喉囊藍色。
成對或小群飛於森林上空,鼓翼聲沉重。鳴叫為一種重複的、粗短似犬吠的koe-guk叫聲。
分佈於印度次大陸東北部、中國西南部、東南亞及大巽他群島。中國在雲南西南部的盈江採到標本。種群數量極為稀少。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犀鳥目->->->犀鳥科->->無盔犀鳥屬->
分佈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近年在雲南西南部的盈江採到標本。本種也可能分佈於西藏東南部。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花冠皺盔犀鳥頭骨
虹膜-紅色;嘴-黃色,盔突有褶皺;腳-黑色。
叫聲:一種重複的、粗短似犬吠的koe-guk叫聲。
習性:成對或小群飛於森林上空,鼓翼聲沉重。
分佈狀況:罕見。在雲南西南部(騰衝)的鄉村民房內發現雄鳥及雌鳥頭。可能出現於西藏東南部。本種在中國的分佈狀況不詳
主要棲息於海拔400-1500m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尤其在河流沿岸濕性常綠闊葉林中較易見,有時也進到村寨附近和果園中活動和覓食。
主要以植物果實為食,也吃樹蛙、蝙蝠、蜥蜴等動物性食物 (Baker 1927)。
花冠皺盔犀鳥
常成3-5隻的小群活動。叫聲單調、沙啞、像狗叫,有時也能發出低沉的雙音節聲音。飛翔時顯得較笨重,很遠即能聽見振翅聲響。
繁殖期據在印度的研究,從2-6月均見有產卵的。營巢於樹上,特別喜歡選擇在叢生的巨樹上營巢。每窩產卵2-3枚,有時僅產1枚卵。卵為白色,有時沾染黃色,光滑無斑。卵的大小據24枚卵的測量為49.5-72.5mm×38.0-47.1mm,平均62.0mm ×43.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