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店鎮

河南省洛陽市轄鎮

寇店鎮位於洛陽伊濱經開區東南部,全鎮轄21個行政村,總面積64.9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2020)。西距二廣高速10公里,南距鄭少洛高速8公里,掘丁路、龍少路、沙溝路、渠濱路、漢魏大道等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寇店鎮先後榮獲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創建無邪教示範鎮”、洛陽市“文明鄉鎮”、洛陽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辦事處)”等稱號。

 截至2018年末,寇店鎮戶籍人口為40781人。

地理環境


寇店鎮位於洛陽市伊濱區東南部,北鄰龐村鎮,西達李村鎮,南倚萬安山與伊川縣呂店鄉接壤,東接偃師市大口鎮。掘丁路、府李路在境內交叉穿過,貫通東西南北。全鎮總面積64.9平方公里,屬半山半坡地區,耕地3.85萬畝,其中水澆地近2萬畝。全鎮轄21個行政村。寇店鎮歷史悠久,因宋代宰相寇準曾在此住宿,故名寇店。2010年10月,與龐村鎮、佃庄鎮一起划入洛陽伊洛工業園區(后改名為伊濱區),成為伊濱區五鎮之一。

位置境域

寇店鎮地處洛龍區東部,東接偃師區大口鄉,南倚萬安山與伊川縣呂店鄉接壤,西達洛龍區李村鎮,北鄰龐村鎮,行政區域面積63.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寇店鎮地處洛陽斷陷盆地東南部,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為南部屬淺山區,北部為山前坡地、地勢較平。

氣候

寇店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4.2℃,無霜期年平均211天,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全年日照2248.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風向以東北風、西風較多,其次是東風、南風,北風最小。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9%。

水文

寇店鎮境內有季節河沙河,源於五龍東南山澗,出澗流向西北,經王窯、高窯、馬寨、東朱等村匯入伊河。境內有3個座庫,沙河一庫壩高28米,庫容56.9萬立方米;沙河三庫壩高29米,庫容238萬立方米;沙河五庫壩高20.5米,庫容320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寇店鎮境內有豐富的礦藏資源,現已探明的石灰石儲量3.2億立方米,硅石儲量5億立方米,鉀長石儲量2.1億立方米,鈉長石儲量1.8億立方米,花崗岩儲量4億立方米。花崗岩中的“雲里梅”“雪花青”被世界行家譽為“獨特”品種。偃(師)龍(門)大煤田,已探明煤儲量7000萬至1億噸,煤均厚度8米,垂直深度達240米,屬無煙煤,單位煤值熱量7000大卡。耕地面積5.85萬畝,其中水澆地2萬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寇店鎮轄2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寇店村。
寇店鎮(410381109)轄區及代碼
~200寇店村~201水泉村~202五龍村~203朱窯村
~204馬寨村~205孫窯村~206韓寨村~207楊裴屯村
~208沙溝村~209干村~210李家村~211封溝村
~212李家寨村~213東朱村~214西朱村~215舜帝廟村
~216常村~217杜寨村~218劉李村~219大王村
~220二教塔村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洛陽縣第九區,1955年12月划入偃師縣。1958年,轄區以東沙河為界,河東屬大口公社,河西屬李村公社。1961年設寇店轄區,下轄寇店、朱窯、封溝、常村、窯溝、龐村6個小公社。1962年撤區,建寇店公社,因政府駐地寇店村而得名。1983年11月易公社為鄉,1995年5月撤鄉建鎮。2010年10月,正式併入洛陽伊濱區管委會。
寇店鎮大部分村原屬洛陽縣第九區。
1955年12月,划入偃師縣。
1958年8月,轄區以大火為界,以東屬大口公社,以西屬李村公社。
1961年,設寇店區,下轄寇店、朱窯、封溝、常村、窯溝、龐村6個公社。
1962年,撤區並社,成立寇店公社。
1983年11月,改社為寇店鄉。
1988年12月,該鄉北部諸村遷出,設立龐村鄉。
1995年5月,撤鄉建寇店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寇店鎮總人口3.8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78人,城鎮化率3%。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05人。
2017年末,寇店鎮常住人口為4.1萬人。
截至2018年末,寇店鎮戶籍人口為40781人。
寇店鎮
寇店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寇店鎮完成財政總收入737萬元。其中國稅133萬元,地稅330萬元,耕地佔用稅150萬元,非稅收入124萬元。
2018年,寇店鎮有工業企業117個,其中規模以上2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農業

2011年,寇店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6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等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萬頭,年末存欄2.8萬頭;羊飼養量710隻,年末存欄591隻;家禽飼養39萬羽。

工業

2011年,寇店鎮工業總產值達到22.55億元。擁有工業企業59家,職工178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75億元,同比增長17%

文化


文化底蘊深厚

寇店鎮原名煙嶺鎮,因宋代名相寇準慕古煙嶺秀美山水和幽靜環境曾攜眷屬到此居住,而取現名。境內有北魏水泉石窟、洛南東漢帝陵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寇準故居、大谷關等歷史文化遺跡,特產“牡丹玉石”享譽世界。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寇店鎮因宋代宰相寇準曾在此住過得名。
文物古迹
寇店鎮境內有東漢帝陵6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寇店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795人;小學10所,在校生2511人,專任教師9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初中在校生1040人,專任教師9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099.4萬元,較上年增長9%。
寇店鎮
寇店鎮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寇店鎮有鎮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3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133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500戶,入戶率41%。
2011年末,寇店鎮有學校運動場15個,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寇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病床1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專業衛生人員65名,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01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寇店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05人,支出190.5萬元,月人均72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1.66萬元。敬老院3家,床位86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64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萬人,參保率達96.1%。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寇店鎮有郵局1個,代辦所6個,郵政儲蓄120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400份。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7萬台,固定電話用戶4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9%;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2300戶。

基礎設施

供電
2011年末,寇店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容量為2x5000千伏安,10千伏供電線路有寇大線(2.5千米)、寇中線(4.3千米)、寇西線(16.1千米)、寇南線(33.8千米)4條。境內有50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1條。

城鎮功能完善

鎮區新修了煙嶺大道、龍少路,古鎮路、東林路、綠景-沙河路、創業路、和諧路,形成了“三縱六橫”交通路網,建成了鎮文化活動廣場、迎賓廣場、水泉石窟廣場、南兆域廣場、煙嶺廣場、譽輝廣場等6個廣場和5.5公里長的沙河公園,配套建設了鎮污水處理廠、3座垃圾中轉站、11座公廁,並安裝紅綠燈11處,接通了市區天然氣。開通了直達市區的公交車和鎮域環線公交,是洛陽市首家開通鎮域環線公交的鄉鎮。

產業發展迅猛

產業集聚區內共入駐各類企業80多家,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建築材料等主導產業,洛陽萬安山通用航空機場的開工建設,將帶動通用航空高端製造、通勤與公務航空、觀光旅遊、農林作業、應急救援、飛行培訓等配套及關聯產業的發展,為培育通用航空產業小鎮奠定了基礎。

旅遊資源豐富

洛陽萬安山野生動物歡樂世界、水泉石窟、山頂公園、大谷關、曹魏大墓保護利用與展示、祖師廟、舜耕智慧田園、五龍峽景區等景點,逐步形成連點成線、以線帶面的全域旅遊發展態勢,致力打造市民近郊遊的目的地。洛陽兄弟連野戰拓展特訓營舉辦的每年一屆全國野戰運動賽、全國研學教育暨國防教育高峰論壇,更為建設研學旅行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礎。

政治


黨建活力無限

各黨組織“三會一課”、黨員活動主題日規範,村黨群服務中心全面提升,鎮黨建主題公園、黨建展館、黨建廣場更是錦上添花。黨支部評分定級和黨員“雙十規範”積分評星紮實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創新推行了基層黨建“三級九制”工作法,《人民日報》《河南日報》等主流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鎮黨委書記登上中國浦東幹部學院講台進行了經驗介紹。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
寇店鎮
寇店鎮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圍繞交通先行、城鎮建設、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社會治理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六個方面重點工作,繼續發揚“務實重干、勇於擔當”的工作理念,強化落實“抓黨建、促發展、轉民風”的工作主線,著力打造“活力、實力、魅力”寇店,確保如期實現洛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鎮的宏偉目標。

交通

寇店鎮境內有315省道經過。
寇店鎮
寇店鎮

旅遊


風景名勝

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位於寇店鎮水泉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坐東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寬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龕400餘個。開鑿年代從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窟內正中刻主佛兩尊,左佛通高5米,右佛殘高3米,兩佛並列。
寇店鎮
寇店鎮
大谷關
大谷關,又名太谷關,設於東漢末年,是漢魏洛陽故城的南大門。該關遺址位於偃師市寇店鎮水泉村。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南大谷口,接登封縣界。東漢中平元年(184年),為了鎮壓黃巾起義置八關,大谷關即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