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千屈菜的結果 展開

千屈菜

中藥

千屈菜,中藥名。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的全草。分佈於全國各地。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痢疾,泄瀉,便血,血崩,瘡瘍潰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別名


對葉蓮、雞骨草、大釣魚竿、烏雞腿、對牙草、鐵菱角、敗毒草蜈蚣草水檳榔、水柳、馬鞭草、棉包根、哮喘葯。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大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收斂止血。

主治


用於痢疾,泄瀉,便血,血崩,瘡瘍潰爛,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配伍


1、治痢疾:千屈菜15g,陳茶葉12g。水煎服。(南葯《中草藥學》)
2、治腸炎,痢疾:千屈菜15g,馬齒莧15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高燒:對葉蓮30g,馬鞭梢15g。水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4、治吐血,衄血,便血:千屈菜15g,墨菜15g,紅棗5個。水煎服。孕婦忌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5、治潰瘍:千屈菜葉、向日葵盤。曬乾,研開,先用蜂蜜搽患處,再用藥末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6、治外傷出血:千屈菜鮮草搗爛絞汁,外用。或乾草研末撒布上包紮之。(《食物中藥與便方》)
7、治血瘀經閉:千屈菜12g,紅花9g,水煎,酌加黃酒和服。(《寧夏中草藥手冊》)
8、治傷寒,副傷寒:千屈菜30g,水煎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全草,洗凈,切碎,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千屈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有柔毛,有時無毛。莖直立,多分枝,具四棱。葉對生或三葉輪生;葉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4-6(-10)cm,寬8-15mm,先端鈍形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心形,有時略抱莖,全緣,無柄。花生葉腋組成小聚傘花序,花梗及總梗極短,花枝呈大型穗狀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三角狀卵形,長5-12mm;萼筒長5-8mm,有縱棱12條,裂片6,三角形;附屬體針狀,直立,長1.5-2mm;花瓣6,紅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長6短6,伸出萼筒之外;子房無柄,2室,花柱圓柱狀,柱頭頭狀。蒴果扁圓形,苞於萼內。種子多數,細小。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河岸、湖畔、溪溝邊和潮濕地。分佈於全國各地。

鑒別


莖呈方柱狀,灰綠至黃綠色,直徑1-2mm,有分枝,質硬易折斷,斷面邊緣纖維狀,中空。葉片灰綠色,質脆,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對生或3片輪生,葉片狹披針形,全緣,無柄。頂端具穗狀花序,花兩性,每2-3朵小花生於葉狀苞片內,花萼灰綠色,筒狀;花瓣紫色。蒴果橢圓形,全包於宿存花萼內。微臭,味微苦。

藥理作用


降血糖作用;抗菌作用;止血作用。

附註


同屬植物光千屈菜 Lythrum anceps (Koehoe)Mak.分佈於我國北部和東北部各地。與千屈菜功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