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彝鄉記憶
抹不去的彝鄉記憶
《抹不去的彝鄉記憶》是著名詩人易白2007年創作於四川大凉山彝良縣的一首紀實詩歌作品。詩歌收錄於2010年出版發行詩集《心界》前卷的一首詩歌。詩歌先後發表於榕樹下、全軍政工網《軍旅文學》頻道、國際導讀網、5星文學網等媒體,受到讀者的喜愛,被各大媒體轉發,引起強烈反響。
詩人易白
抹不去的彝鄉記憶
那天肚子鬧了一個上午的飢荒
啃乾糧的時候
不小心掉了半塊麵包在地上
他搶起來迅速地塞進嘴裡
一雙天真的瞳孔還在烏溜溜地轉
看到抬起的目光他的雙腿發軟 慌張
“命運”沒有眷顧他撿穿到破爛的雨鞋
他用稚嫩的小腳在漸晴的濕地上行走
營長吼住了那身來回擺晃地破爛衣裳
把挎包里剩下的乾糧放到他手上
旁邊幾雙正在尋撿破爛的目光
圍攻那個挎包的時候
空洞得有些失望
他們沒學上 才整天閑晃著尋撿破爛
賣了破爛偶爾出血換幾顆果糖
甚至有些初冬的時候還光著瘦小的肩膀
他們沒有撿到毛巾擦去臉上的鼻涕
“窮困”用污垢在他們純凈的臉上化了妝
“良心”旁觀了以後吃不下午餐
一個、兩個、三個……
漸漸變多的人都和營長一樣
拿著無味的乾糧 口水咽進心裡很酸
接過麵包、餅乾……笑看戎裝
誰能笑出 像他們一樣的燦爛?
這到底是誰的錯?為什麼?
那一刻中國 人更多
卻看不到這個角落
當我們將剩餘的乾糧發完那一刻
才發現肚子里飢荒的是一種 遺憾
遺憾更多的善良沒有發現這個深山
這是誰的錯?
要用“貧困”給這些無辜的小孩下鍋
是這些孩子的天真無邪嗎?
是他們的父母嗎?
還是這座封閉的深山?
還是一代代知識的匱乏?
還是某些“良心”假裝看不到的遺忘?
《抹不去的彝鄉記憶》是被放在易白著詩集《心界》序詩前並配了大幅圖片的一首詩,詩中敘述了貧困深山裡一群彝鄉小孩的生活現狀“啃乾糧的時候/ 不小心掉了半塊麵包在地上/他搶起來迅速地塞進嘴裡/一雙天真的瞳孔還在烏溜溜地轉/看到抬起的目光他的雙腿發軟 慌張/“命運”沒有眷顧他撿穿到破爛的雨鞋/他用稚嫩的小腳在漸晴的濕地上行走/營長吼住了那身來回擺晃地破爛衣裳/把挎包里剩下的乾糧放到他手上……”寥寥幾筆敘述讓人讀後彷彿置身現場目睹貧困兒童的面貌,“他們沒學上/才整天閑晃著尋撿破爛/賣了破爛偶爾出血換幾顆果糖/甚至有些初冬的時候還光著瘦小的肩膀/他們沒有撿到毛巾擦去臉上的鼻涕/“窮困”用污垢在他們純凈的臉上化了妝……”詩行的悲慘描述扣人心弦!作品試圖用敘述、描寫的手法傳神目擊現場。作為現場目擊者的詩人易白將個人記憶提煉和詩化之後成功再現了當時感受,再看看詩中的另外幾行“良心”旁觀了以後吃不下午餐/一個、兩個、三個……/漸漸變多的人都和營長一樣/拿著無味的乾糧 口水咽進心裡很酸/接過麵包、餅乾……笑看戎裝/誰能笑出 像他們一樣的燦爛?/這到底是誰的錯?為什麼?”敘述描寫到最後的反問自然而然觸動了讀者的“善根”和“慧根”。為什麼?為什麼那些彝鄉小孩那麼可憐?---這個地方又在哪裡?容易讓讀者聯想到那群彝鄉小孩純真的瞳孔,他們咧著嘴沖我嚷嚷:“哥哥!給我吃的。哥哥!糖果到底是什麼東西?哥哥!我想上學……”又彷彿讓讀者聯想到易白當時的思維在詩行間跳躍,詩人當時的思維過程應該是這樣的:“要解決類似彝鄉深山那樣的貧困問題,關鍵是要喚醒某些人沉睡的良知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光靠過路人給點乾糧充饑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解決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關鍵還是要靠更多的人……”
這些詩行,曾讓不少讀者黯然淚下,這些從詩行里延生出來的幻象深深地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讀者彷彿從詩中看到了易白的“詩心”裝滿大愛,詩行中那種自然流露的心靈反應,為什麼能在瞬間震撼讀者的心靈?想必是詩人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記錄生活、思考生活、提煉生活、反應生活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