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話

霞浦話

霞浦話就是福寧話,是福建省閩東地區的代表性方言,下屬於閩語閩東語的福寧片(北片區),是通行於閩東霞浦縣的本地方言。霞浦話與福安話仍有差異,霞浦建縣1700餘年,為閩東最古老的縣份,古稱溫麻、長溪。古福寧府駐地,為閩東政經文中心,福寧話為閩東官話,而非福安話。境內除一些方言島,如操閩南語的三沙鎮和水門畲族鄉、牙城鎮的部分村莊、通行福州話海島鄉柏洋鄉的部分村莊以及操客家話或莆仙話的極少數村莊等,和一些畲鄉之外,近50萬人均使用霞浦話為其母語及生活用語。現閩東寧德地區9縣市霞浦話基本都可交流。

福寧片處於吳閩語交界處,除了具有閩語的共同特點之外,還沾染了少量吳語的特點,如/n/ /l/ 音位的對立和入聲韻尾的弱化。此外,福寧片還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如極其豐富的語流音變。

音韻系統


聲母

與大部分閩方言類似,霞浦話只有15個聲母音位(包括零聲母)。此外,在語流中還會產生另外2個濁聲母/β//ʒ/。
相對於閩東其他方言,霞浦話的一個獨特的特點是將普通話的/s/發得近似齒間音/θ/。此外,當聲母/ʦ/、/ʦʰ/及/θ/後接齊、撮呼韻母時,發音接近舌面前音/ʨ/、/ʨʰ/及/ɕ/;聲母/k/、/kʰ/、/ŋ/、/x/後接齊、撮呼韻母時,發音接近舌面中音/c/、/cʰ/、/ɲ/、/ç/。

聲母表

雙唇齒間齒齦舌根
鼻音/m/蒙/n/日/ŋ/語
塞音送氣/pʰ/波/tʰ/他/kʰ/氣
不送氣/p/邊/t/低/k/求/ʔ/鶯
擦音/β//θ/時/ʒ//x/喜
塞擦音送氣/ʦʰ/出
不送氣/ʦ/曾
邊音/l/柳

韻母

霞浦話如不包括音節化的鼻音/ŋ̍/,則共有43個韻母。/ŋ̍/在不同的聲母前異化成/m̍//n̍//ŋ̍/。

母音音素

前母音後母音
展唇圓唇展唇圓唇
閉母音/i//y//u/
半閉母音/e//ø//o/
半開母音/ɛ//ɔ/
開母音/a/

韻母系統

與其他帶入聲的方言一樣,霞浦話一共有3種韻尾:母音韻尾、鼻音韻尾及入聲韻尾。鼻音韻尾的/m//n//ŋ/已合流,只保留韻尾/ŋ/。理論來說霞浦話有2個入聲韻尾/k//ʔ/,但韻尾/k/大部分已弱化趨同於喉塞音韻尾/ʔ/。
霞浦話四呼俱全,並有豐富的複韻尾韻母。
韻腹輔音Øi-/y-u--i-uu-i
aØ/a//ia//ua//ai//au//uai/
ŋ/aŋ//iaŋ//uaŋ//aiŋ//ɔuŋ/
ʔ/aʔ//iaʔ//uaʔ//aiʔ//ɔuʔ/
ɛ,ɔØ/ɛ/,/ɔ//ɛu/
ŋ
ʔ/ɔʔ/
e,oØ/e/,/o//ø//oi//eu/
ŋ/eiŋ/,/ouŋ//yoŋ/
ʔ/eiʔ/,/ouʔ//øʔ/,/yoʔ/
uØ/u//iu//ui/
ŋ/uŋ//yuŋ/
ʔ/uʔ//yuʔ/
i,yØ/i/,/y/
ŋ/iŋ/
ʔ/iʔ/
• ^1Ø代表空音節,與母音/ø/不同;
• ^2僅當/i/,/y/獨立成韻母時有區別,作介音時音位互補;
• ^3霞浦話中,/e/與/ei/,/o/與/ou/,/au/與/ɔu/分佈互補;
• ^4/øʔ/實為/yoʔ/的合音,/yoʔ/在語流中常讀作/øʔ/;

聲調

與大部分閩方言一樣,霞浦話一共有7個聲調:平、去、入各分陰陽,上聲只保留陰上一類,中古全濁上歸入陽去。
聲調
陰平陽平陰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調值442242——3521252
例字——

體系對比


聲母對比

全濁聲母清化,送氣與否無明顯規則
舌頭舌上音未分離
精照不分,常船母均清化為擦音/θ/
見組不顎化
影雲以母讀/ʔ/,曉匣母讀/x/
輕重唇未分離,但輕唇文讀讀為/x/(非敷奉母)及/ʔ/(微母)
泥娘母/n/和來母/l/不混同
日母分化為/n/和/ʔ/
疑母十分穩定,不脫落

韻母對比

果假攝主母音分別是/ɔ/和/a/
豪餚有別,侯尤有別
陽聲韻韻尾合流為/ŋ/,入聲韻尾合併為/ʔ/
虞韻輕唇及照組字歸入模韻,非輕唇齒音魚虞讀/y/
支韻未完全混同至之脂韻

聲調對比

中古四聲依清濁各分陰陽全濁上歸入陽去,次濁上歸入陰上

語流音變


霞浦話中同一個字在詞語的不同位置會發生不同的音變。對於大部分詞語,詞語的重心在後字,在這種情況下,詞語的前字韻母弱化,聲調變得短促;詞語的后字聲母變得模糊。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詞語中的讀音可能差距很大,甚至聲韻調都完全不同,如:
阿兄(義:表哥):/axiaŋ/>/aiaŋ/;兄弟哥(義:哥們,兄弟):/xiaŋtʰekɔ/>/xeiŋnekɔ/
領帶:/liaŋtai/>/liaŋnai/;帶魚:/taiŋy/>/teiŋŋy/
而在三字詞或更多字詞中,處於中間的字,即是前字的后字,也是后字的前字,因此其聲韻調可能都發生變化,音變得短促而模糊,並在語流中可能進一步弱化,難以識別原字。

聲母類化

聲母類化是由連讀引起的。當雙字或多字組成詞語時,首字聲母不發生變化,後續音的聲母受 前字韻尾的影響按 發音部位的不同 接連發生濁化或鼻音化。
如今韻尾/k/雖已融入韻尾/ʔ/,但其後字聲母不發生聲母類化的性質保留了下來。
霞浦話聲母類化規律表
前字韻尾后字聲母
無韻尾或/-ʔ/
/p//pʰ/變成/β/;
/t//tʰ//θ/變成/l/;
/x/變成/Ø/;
/ʦ//ʦʰ/變成/ʒ/
/m//n//ŋ//k//kʰ//l//Ø/不變。
/-ŋ/
/p//pʰ/變成/m/;
/t//tʰ//θ/變成/n/;
/k//kʰ//x//Ø/變成/ŋ/;
/ʦ//ʦʰ/變成/ʒ/;
/m//n//ŋ//l/不變。
/-k/全部不變

韻母弱化

當詞語的重心在後字時,前字的韻母和聲調都可能發生變化。前字的聲調變得短促,辨識度降低,而相應的韻母開口度降低,丟失母音韻尾甚至介音。當前字的母音為/ia/,/ai/時,弱化成/e/;當前字的母音為/ua/,/au/時,弱化成/o/。如:
北京:/paiʔkiŋ/>/pekiŋ/;
廣東:/kʰauŋtaiŋ/>/kʰouŋnaiŋ/。
當母音為/ai/,/au/時,韻母發生弱化的傾向要高於母音為/ia/,/ua/的情況。

合音

霞浦話有合音現象。否定詞“伓”與後續動詞產生合音。合音的結果是後續動詞聲母按發音部位的不同產生了變化,變化規則同聲母在陽聲韻后的類化規則。人稱代詞“我”、“汝”、“伊”與後續詞的前綴“阿”產生合音。保留後字音調,合併前後字音。

分音

霞浦話有不少分音詞,或稱作切腳詞。

語音異讀


文白異讀
霞浦話文白異讀較多,變聲變韻變調均有可能。

相關註釋


^《霞浦縣誌》 方誌出版社 1999年
^詳細內容可參考:王力 《漢語音韻學》
^此處採用的音系是霞浦縣松港街道的口音,音系引自《霞浦縣誌》 方誌出版社 1999年
^鍾逢幫 《閩東方言北片音韻研究》
^與切韻體系對比引自鍾逢幫 《閩東方言北片音韻研究》
^聲母類化時產生的輔音事實是非常模糊和含混不清的 李濱 《閩東古田方言的形態學研究》
^這裡採用的聲母類化規律表依然引自《霞浦縣誌》。這裡的類化規律粗略歸納了霞浦話聲母類化的規律,廣義來說也是正確的。但更加清晰的類化規律依然存在。
^與福州話不同的是,伓在霞浦話中無獨立音節,它總是和後續動詞形成合音。
^切腳詞的概念可以參考:梁玉璋著 《福州方言的“切腳詞”》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