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ŋ/;兄弟哥(義:哥們,兄弟):/xiaŋtʰekɔ/>/xeiŋnekɔ/
領帶:/liaŋtai/>/liaŋnai/;帶魚:/taiŋy/>/teiŋŋy/
而在三字詞或更多字詞中,處於中間的字,即是前字的后字,也是后字的前字,因此其聲韻調可能都發生變化,音變得短促而模糊,並在語流中可能進一步弱化,難以識別原字。
聲母類化是由連讀引起的。當雙字或多字組成詞語時,首字聲母不發生變化,後續音的聲母受 前字韻尾的影響按 發音部位的不同 接連發生濁化或鼻音化。
如今
韻尾/k/雖已融入韻尾/ʔ/,但其後字聲母不發生聲母類化的性質保留了下來。
霞浦話聲母類化規律表
前字韻尾 | 后字聲母 |
無韻尾或/-ʔ/ | /p//pʰ/變成/β/; /t//tʰ//θ/變成/l/; /x/變成/Ø/; /ʦ//ʦʰ/變成/ʒ/ /m//n//ŋ//k//kʰ//l//Ø/不變。 |
/-ŋ/ | /p//pʰ/變成/m/; /t//tʰ//θ/變成/n/; /k//kʰ//x//Ø/變成/ŋ/; /ʦ//ʦʰ/變成/ʒ/; /m//n//ŋ//l/不變。 |
/-k/ | 全部不變 |
當詞語的重心在後字時,前字的韻母和聲調都可能發生變化。前字的聲調變得短促,辨識度降低,而相應的韻母開口度降低,丟失母音韻尾甚至介音。當前字的母音為/ia/,/ai/時,弱化成/e/;當前字的母音為/ua/,/au/時,弱化成/o/。如:
北京:/paiʔkiŋ/>/pekiŋ/;
廣東:/kʰauŋtaiŋ/>/kʰouŋnaiŋ/。
當母音為/ai/,/au/時,韻母發生弱化的傾向要高於母音為/ia/,/ua/的情況。
霞浦話有合音現象。否定詞“伓”與後續動詞產生合音。合音的結果是後續動詞聲母按發音部位的不同產生了變化,變化規則同聲母在陽聲韻后的類化規則。人稱代詞“我”、“汝”、“伊”與後續詞的前綴“阿”產生合音。保留後字音調,合併前後字音。
霞浦話有不少分音詞,或稱作切腳詞。
文白異讀
霞浦話文白異讀較多,變聲變韻變調均有可能。
^《霞浦縣誌》 方誌出版社 1999年
^詳細內容可參考:王力 《漢語音韻學》
^此處採用的音系是霞浦縣松港街道的口音,音系引自《霞浦縣誌》 方誌出版社 1999年
^鍾逢幫 《閩東方言北片音韻研究》
^與切韻體系對比引自鍾逢幫 《閩東方言北片音韻研究》
^聲母類化時產生的輔音事實是非常模糊和含混不清的 李濱 《閩東古田方言的形態學研究》
^這裡採用的聲母類化規律表依然引自《霞浦縣誌》。這裡的類化規律粗略歸納了霞浦話聲母類化的規律,廣義來說也是正確的。但更加清晰的類化規律依然存在。
^與福州話不同的是,伓在霞浦話中無獨立音節,它總是和後續動詞形成合音。
^切腳詞的概念可以參考:梁玉璋著 《福州方言的“切腳詞”》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