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本家

對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資本家

即愛國的,做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的實際工作的資本家。如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就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

榮毅仁


簡介

1916年5月生,江蘇無錫人。1937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歷史系。民建成員。
1937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助理經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豐企業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銀行董事、經理。1945年任無錫茂新麵粉公司經理。
1950年後,歷任申新紡織公司總管理處總經理、恆大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麵粉工業同業公會主委、華東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長、市工商聯副主委。1959年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顧問,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1978年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1982年後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校董事會董事長。1983年起任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同年當選為全國工商聯第六屆執委會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屆海協會名譽會長。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93年3月辭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的職務。1996年9月9日被推舉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榮譽會長。
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歷任全國工商聯第一至五屆執委會副主席(副主任委員),第六屆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屆中央常委、副主委。
是第一、二、三、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7年曾被陳毅副總理譽為“紅色資本家”。1979年創辦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開創了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國《幸福》半月刊評為世界50名知名企業家之一,是建國后國內企業家躋身世界知名企業家行列的第一人。
1992年12月獲美國加州榮譽公民稱號。

愛好

業餘攝影、收藏相機、養玫瑰花;足球,尤愛女子足球。
父親:榮德生;伯父:榮宗敬;夫人:楊鑒清,有四女一子;兒子:榮智健。

霍英東


簡介

霍英東
霍英東
全國政協副主席。
男,漢族,廣東番禺人。1923年5月生,2006年10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
1953年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及有榮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先後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國際足聯執委,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推選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93年3月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第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生平

從兩手空空到資產億萬,霍英東的獨到眼光和經營藝術,在香港富豪中,除與李嘉誠比肩而立,再無出其右者。作為一名創業大師,他的傳奇發家史,被世人所津津樂道,對於今天的創業者來說更極具啟迪意義;而在一名企業家成功之後,以品德和情懷回饋社會方面,他也是令人敬仰的長者和大家。
童年、少年(1923-1943年):貧窮練就無所畏懼晚年的霍英東
沒有人生來就是企業家。霍英東曾經說:“在香港這些富豪里,我的出身是最苦的。”別的不說,僅憑他小時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就可見一斑。從事船運接駁生意的父親在他7歲時去世,全靠母親做工養家。為了省一點錢,霍英東每天花半個鐘頭急步上學。在學校里他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是踢球,但又不敢踢得太久,因為要回去幫助母親記賬和送發票。
霍英東回憶說:“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於我又是一個極好的鍛煉,使我後來走入社會以後,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繁忙,自己也不怎樣畏懼,倒是能夠從容對付。”
20世紀40年代,日本軍隊侵佔香港。霍英東高中畢業后的第一份工是在輪船上做鏟煤工,那時他才18歲。但因為體格太弱,這份工沒有做多久。其後在太古船塢掄大鎚打鐵,也是同樣命運。當時香港修建啟德機場,徵集大量勞工,霍英東經過在機場里做事的朋友介紹,進了機場當苦力。工錢是每天七毫半。他不願只賣力氣,便認了師傅想學開汽車。
一天洗車時,看見有輛車的車鑰匙仍留在那裡,他便爬上去試開。但剛巧停車時車輪歪斜著,汽車溜走撞到另一部車上。
日本人把他毒打一頓,隨即這份工也丟了。在太古糖廠的經歷也好不到哪裡去,霍英東在化驗室工作,用硫酸學制氫氣時發生了小型爆炸,結果又被廠方辭退。他的最後一份工是在倉庫磅米,這種需要力氣和技巧的工作也不適合他。
青年(1943-1950年):海上運輸賺來第一桶金
在多份痛苦的打工經歷后,霍英東醒悟到自己不適合給別人打工,應該自己創業當老闆。於是,發動親戚朋友湊錢,開了一間雜貨店。這間取名為“有如”的雜貨店讓霍英東賺來了第一桶金。由於他細心精明的經營,雜貨店的生意日漸興隆。後來母親與他商議,把雜貨店頂給別人,得了7000元,重操父輩的駁運舊業。
多數成功者的人生第一桶金都離不開運氣和眼光,同時也要冒一些風險。二戰後,美國把許多剩餘物資運到香港公開拍賣。這些消息多是用英文發布的,霍英東懂英文,他知道只要以低價標購這些物資再轉賣,獲利會很豐厚。但他自己沒有本金,只好眼看著大好機會白白錯過。
20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英美對華禁運,許多戰略物資只能通過地下渠道進入中國內地。霍英東抓住了這一時機,冒險從事海上運輸船隊的生意越做越大,霍英東很快積累起了資本王國的最初實力。
中年(1950-1964年):首創賣樓花躋身超級富豪
隨著實力的增長,霍英東像不滿足於只做一個小工人一樣,只做一個航運公司老闆也難以令他安心。經過短暫的觀望,霍英東開始將目光轉向香港房地產業。而霍英東從事海上運輸的近3年期間,積累的資金約為100多萬港元。此後他以這100萬元資本進入房地產業,靠著過人的眼光,終於成就了跨越數個時代的商業版圖。
人口劇增,住房嚴重不足,加上工商業勃興,形成對土地和樓宇的龐大需求。霍英東審時度勢,認定香港房地產業勢必大有發展。早在1953年初,他已開始經營房產業,成立立信置業有限公司。
過去美國華僑喜歡在九龍深水埠一帶購置物業,作為祖業傳給子孫收租。從買地、規劃、建樓,以至收租,資金周轉期很長。霍英東當時是向銀行貸款建樓的,要付一分多利息,如果建成了才賣,人家不買,利息承擔不起,自己只好“跳樓”。
他一改過去的作法,將房地產工業化,興建住宅、寫字樓、商場綜合大廈,分層、分單元出售,預售“樓花”,並提倡分期付款。此法大受買家歡迎。
他首先買入使館大廈,賣了280萬元,賺得不少。以後陸續興建的樓宇,他帶頭“賣樓花”,一時地產商紛紛效尤,成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一大經營特色。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財產已數以千萬港元計,躋身於香港的超級富豪之列。
老年、晚年:(1964-1984年):投資內地回饋社會
1967年,香港經歷地產低潮,霍英東開始逐步退出房地產業。與此同時,他與北京方面走得更近,跟內地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起來。1962年起,他開始與內地合作海沙生意外,到了70年代初又與內地合作石油生意。1978年開始,霍英東率先進入內地,興建了內地第一間中外合作的酒店和第一家高爾夫球場。此後,他又參與興建了內地改革開放后最早開業的第一家大型合資酒店———廣州白天鵝賓館
富了,他更樂善好施。1984年,霍英東出資10億港元,成立“霍英東基金會”,致力於內地的投資和捐贈,到2005年,不算投資辦實業部分在內,霍英東給內地的純捐款已超過20億港元,可能是對內地捐款最多的華人資本家,他作為愛國資本家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1983年,霍英東發現自己患上了癌症。雖然身患絕症,但霍英東沒有停止為祖國奔忙。為了使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霍英東父子協助北京向國際奧委會執委做了大量的遊說工作。與此同時,他開始涉足政壇。1980年,霍英東成為全國政協第5屆委員會委員。1983年,他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93年更晉陞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