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倒鉤藤

小倒鉤藤

小倒鉤藤是中草藥植物,來源於薔薇科小倒鉤藤(Rubus delavayi Franch.),以葉、根、全株入葯。

形態特徵


直立矮小灌木,高0.3-1厘米;枝紅褐色,圓柱形,無毛,具小皮刺。小葉3枚,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3-7厘米,寬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兩面無毛或下面沿主脈稍具柔毛及小皮刺,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葉柄長2-3厘米,頂生小葉柄長5-8毫米,側生小葉無柄或近無柄,無毛或具疏柔毛,疏生小皮刺;托葉線形。花單生或2-3朵;花梗長1-2厘米,具細柔毛或近無毛,疏生小皮刺;苞片線形;花直徑約1厘米;花萼外具細柔毛,有稀疏小皮刺;萼片三角披針形,頂端長尾尖成長條形,在果期直立;花瓣倒卵形,白色,具細柔毛,基部具爪,比萼片短得多;花絲短而稍寬,具細柔毛;花柱短於雄蕊,花柱與子房均無毛。果實球形,直徑約1厘米,橙紅色,無毛;核小、具細皺紋。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雜木林下,海拔2000-3000米。

分佈範圍


小倒鉤藤產自雲南。

主要價值


葉和根皮含鞣質,可提制栲膠,全草入葯,有清熱解毒、止痢、驅蛔之效。
【性味】甘、微酸,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驅蛔。
主治扁桃體炎,急性結膜炎,痢疾,瘡瘍,風濕性關節炎。用量根0.5~1兩。
驅蛔蟲:用全株5錢,或配伍應用。
腮腺炎,乳腺炎,瘡瘍腫毒。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