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觀玄帝宮

歷史遺跡

青龍觀玄帝宮位於洪洞縣城西南23公里龍馬鄉長命村西青龍山南端,俗稱老爺頂,又稱北頂。與堯都區界的南頂隔河遙相呼應,北望婁山,南連天石,形勢蜿蜒,氣勢雄偉。青龍觀的主殿為玄天上帝宮,簡稱玄帝宮。據廟內現存碑文:“青龍山,古有玄天上帝廟一座,創自國初”的記載,玄帝宮創建於七世紀二十年代的唐代開國初年。

青龍山位於洪洞河西龍馬一帶,據《平陽方誌》記載: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光復漢室,去河北招兵買馬,經此迷路,遇玄天上帝顯法相指路,劉秀諾許,如興復漢室建廟以祀之,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逐詔令河東各州府修建玄天上帝廟於北老爺頂。

青龍山玄帝宮是一座三教合一,佛儒道,建築為七星布局八卦見頂,大體分前、中、下三院及中極頂四個群體,玄宮共建七層,“七”字建築多出現於玄宮建築中。

自建廟至今,每年3月25日是萬教朝山的一個日子,3月22日起會27結束(陰曆)會期5天,方圓幾萬人拜祭,場面非常壯觀,據牌文記載周邊好多省份民眾都來朝拜。

建設背景


青龍觀玄帝宮
青龍觀玄帝宮
傳說在很早以前,山下長命村住有一戶3口之家,小倆口和一個公爹。男耕女織,日子過得美滿。人常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公爹突然重病在床,人事不省,急得小倆口團團轉。人急生智,媳婦對丈夫說:“現在只有一條路了,我到老爺頂求神去!”兒媳上了青龍觀,先在玄帝殿、玉皇殿、祖師殿、黃羅殿燒過香叩了頭,最後來到斗母殿拜神求葯。她看到斗母殿後牆窗下是30多丈的懸崖,便發下誓願如斗母娘娘保佑公爹病好,願捨身跳下懸崖,以盡孝心。求葯回家,公爹服了葯病果然痊癒。兒媳來到斗母殿還願,父子倆哭得死去活來,四方鄉親都來相勸,媳婦爬上窗檯眼睛一閉,跳了下去。鄉親們都感動得流淚痛哭,父子倆更悲痛萬分,慘慘凄凄走回家去。萬沒想到一推開家門,真是又驚又喜,原來媳婦正在灶前做飯呢。這雖然是道教善惡報應的一個神奇的傳說,但在晉南一帶流傳甚廣,成為玄帝宮旅遊風景區的一大景觀。
現宮內存有明清兩代的石刻20餘通,記載著這座古老廟觀一千多年的滄桑。據碑文記載,玄帝宮自唐代初年創建,宋、元、明、清直至民國,歷代都多次修建。臨汾、洪洞、蒲縣、汾西浮山安澤霍縣等地的善男信女到洞天石窟朝山進香者絡繹不絕。特別是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日(真武壽誕日)、三月二十五日(真武受請日)和九月九日(真武成道日)青龍觀廟會,人們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青龍觀,威風鑼鼓,搭台唱戲,山上山下,人山人海。
抗日戰爭時期閻錫山部六十一軍和二十三軍,依託青龍山的險要地形抗擊日本侵略軍。民國三十一年(1942)8月21日(壬午年七月初十),青龍觀守軍遭日軍猛烈的炮火轟擊,青龍觀的五層以上建築古佛銅殿等全部被毀。
解放后,這座道教廟觀受到政府保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住觀道人郭誠光道士的主持下,籌資拓寬了上山道路,修復玉皇殿和祖師殿。1995年經洪洞縣政府宗教主管部門批准,正式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為一個重要旅遊景點。

主要景觀


青龍觀玄帝宮
青龍觀玄帝宮
廟觀建築的第五層有玄天上帝殿、玉皇大帝殿和祖師殿。玄帝宮鐘樓院中心有古佛銅殿一座,建於明萬曆年間,系妙峰祖師所建。妙峰俗姓續,名福登,法號妙峰,山西平陽人,性善巧思,曾於峨嵋山、五台山、九華山、青龍山建銅殿各一,精巧絕倫,遐邇聞名。於聲先生《洪洞文物輯略》載:“洪洞青龍山古佛銅殿明代建,高丈余,寬八尺,內有佛身一尊,站神兩位,供桌香爐俱全,門窗構造尤為精細,外有土木大殿護衛”。據考,此殿乃仿湖北武當山銅鑄鎏金殿而鑄,仿木構建築,重檐迭脊,翼角飛舉,殿體分件鑄造,鑄件精密,紋理細膩,吻合天成,渾然一體,為銅鑄工藝的奇葩。第六層為八卦亭、黃羅殿和斗母殿。
廟觀建築共6層,依山而建,層層重疊,洞中藏洞,蔚為壯觀,故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廟觀一至四層均為青色條石捲成的石窟,洞中有洞,洞外有天,道家稱為“洞天石窟”。石窟座南向北,窗戶較大,光線明亮。每孔石窟,東西寬約4米,長約5米,共有110孔,系觀內道人修鍊場所。在斗母殿的后牆,有一窗口,窗下是30多丈的青石懸崖,是為玄帝宮的著名旅遊景觀捨身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