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縣

山西省臨汾市市轄縣

汾西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東鄰汾河與霍州相望,總面積88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15.0151萬人,截至2018年,汾西縣下轄5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社區管理委員會。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汾西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始建縣於北齊。傅夢臣位及元朝中書左丞,侯七乘官拜清代吏部觀政。近現代湧現出與彭湃一同就義的邢士貞、與習仲勛並肩作戰的李妙齋等共產黨早期優秀領導人。

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汾西縣退出貧困縣。

2017年,汾西縣地區生產總值(GDP)24.888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7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36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226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598元。

2021徠年,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汾西縣人口為104627人。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汾西縣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因地處汾水西岸而得名。

建置沿革

汾西是古代勞動人民發祥地之一,據“勍香遺址”、“古郡遺址”。考古發現,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汾西一帶就有人類活動。
唐虞、夏屬冀州,為納總甸腹地。商仍屬冀州。周初名彘。
春秋屬晉國。戰國屬魏、后屬趙。
秦屬河東郡。西漢為彘縣地,亦屬河東郡
汾西縣建設
汾西縣建設
三國屬魏,屬平陽郡。
西晉也屬平陽郡。
北齊置臨汾縣,屬臨汾郡。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臨汾縣為汾西縣,隋末廢,屬臨汾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汾西縣,屬呂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屬晉州
五代屬晉州。
北宋屬河東路平陽府。金初屬漢東南路平陽府。貞祐三年(1215年)屬霍州。
師家大院
師家大院
元屬晉寧路。
明、清屬平陽府
中華民國初屬陽府。河東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山西省。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08月29日,汾西解放,屬晉綏邊區呂梁行署第九專署。
1949年10月,屬晉南專區。
1950年01月,屬臨汾專區。
1954年09月,屬晉南專。
1958年06月,與霍縣合區設霍汾縣。
1958年10月,撤銷霍汾縣,併入洪洞縣。
1959年09月,復置霍汾縣。
1961年05月,恢復汾西縣建置,屬晉南專區。
1971年05月,屬臨汾地區。臨汾地區改為臨汾市后,汾西縣隸屬於臨汾市。
2020年2也27日,汾西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汾西縣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東鄰汾河與霍州相望。介於北緯36°25′—36°48′,東經111°12′—111°41′之間,東西長約41千米,南北寬約39千米,國土面積88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汾西縣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呈階梯狀分佈,是一個天然大陽坡,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種植。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800—1000米,境內最高點位於西部姑射山,海拔1890.8米,最低點位於東部團柏河,海拔550米,相對高差1340.8米。
汾西縣以中山丘陵為主,主要以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土殘垣溝壑區為主。黃土丘陵主要分佈於縣域中部,主要包括勍香鎮以東大部分地區,佔全縣總面積的29.1%;殘垣溝壑區主要包括縣境內東南部僧念鎮、和平鎮申村、張泉等地,佔全縣總面積的27.3%;河谷主要分佈於團柏河、對竹河沿岸,佔全縣總面積的4.2%。

氣候特徵

汾西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特點為冬季少雪嚴寒,春季多風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陰雨連綿。因海拔高差懸殊,氣候垂直分帶較為明顯。歷年平均降雨量為551毫米,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年均日照時數2600小時,以四月到八月最多,月平均243小時。年平均氣溫10.1℃,一月份最冷,平均-4.6℃,七月最熱,平均22.4℃。全年無霜期187天。全年受不同程度旱、洪、雹、凍等自然災害威脅。

水系水文

汾西縣河流除姑射山西坡4平方千米屬昕水河流域外,均屬汾河水系,年均經流深35.4毫米,經流量0.6億立方米。境內共有0.5千米以上的河溝670條,河溝密度4.4千米/平方千米。
境內主要支流有:團柏河(上段稱勍香河、中段稱關子爺河),源於隰縣道洪峪村東,流經縣域勍香、佃坪、永安、僧念、團柏五個鄉鎮至洪洞縣小河村古西南部入汾河。境內流長55.4千米。
對竹河(也稱加樓河),由靈石縣泉子坪村入縣境,流經對竹、永安、加樓、僧念至霍州的白龍鎮入汾河,境內流長36千米,佃坪河,源於佃坪鄉玉匣村,流經佃坪、邢家要、僧念鎮麻姑頭、大不掌村東南入團柏河,流長27.5千米。
溝西河源於邢家要鄉小善坡村北,經和平鎮張泉村西匯入洪洞縣轟轟河,境內流長14.5千米。
姑射山
姑射山
君陽河源於邢家要鄉高家嶺村西,至邢家要鄉柳條子坡村西入洪洞縣境,境內流長10.5千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汾西縣水資源總量為1221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為644.6萬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00萬立方米,年人均水資源量300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的1/10、全省的49%,屬於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水資源不足,難以滿足汾西縣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要求。境內較大的水庫主要有:它支水庫、羅殿水庫、塔上水庫等。

土地資源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耕地保有量38.52萬畝,基本農田保護29.33萬畝。

林業資源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森林面積39827公頃。

礦產資源

汾西縣境內共發現礦種有10餘種,分別為煤、硫、石膏、鐵礦、鋁土礦、高嶺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磚瓦粘土等。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中煤、硫、石膏、鐵礦、鋁土礦儲量較大,高嶺土、耐火粘土、石灰岩、地下水等礦產資源儲量也非常可觀。其中,煤炭地質儲量達16.6億噸,含煤面積約350平方千米,佔全縣國土面積的36.5%。主要含煤地層是石炭系中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主要可採煤層有11#、10#、9#、3#、2#、1#。鐵礦地質儲量2.1億噸,主要賦存類型有山西式鐵礦和鐵礦結核層。鐵礦石品位一般在40—50%之中,局部可達60%以上。石膏礦地質儲量達10億噸,品位一般在60—90%,在奧陶系中統地層內大面積分佈,含礦層位多,礦體厚度大,礦石品位富,出露也較好。

行政區劃


2021年5月6日,撤銷邢家要鄉,併入和平鎮
截至2020年,汾西縣下轄5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社區管理委員會。汾西縣人民政府駐永安鎮。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141034100000永安鎮
141034101000對竹鎮
141034102000勍香鎮
141034103000和平鎮
141034104000僧念鎮
141034200000佃坪鄉
141034201000團柏鄉
141034202000邢家要鄉
141034400000社區管理委員會

人口民族


汾西縣師家溝古建築群
汾西縣師家溝古建築群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常住人口為15.015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5人。出生人口1422人,人口出生率為9.48‰;死亡人口1017人,死亡率為6.78‰;自然增長率為2.7‰。人口性別比為108.06。2017年,汾西縣城鎮化率45.47%。
據2019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235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7500人,城鎮化率為42.5%,比上年末提高1.16個百分點。全年全縣出生人口2834人,人口出生率為8.75‰;死亡人口1911人,死亡率為5.9‰;自然增長率為2.85‰。
2021年,臨汾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汾西縣人口為104627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汾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888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977億元,增長5.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25%;第二產業增加值8.3642億元,增長7.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61%;第三產業增加值13.2262億元,增長11.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1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598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汾西縣固定資產投資按新口徑計算完成20.3285億元,增長24.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5.3542億元,民間投資14.9743億元。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0865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4.3838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8582億元。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計劃總投資184.7074億元,完成投資17.3839億元,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85.5%。
財稅收支
2017年,汾西縣財政總收入1.0055億元,增長11.19%。一般預算收入6988萬元,增長5.99%。一般預算支出13.3626億元,增長27.73%。
人民生活
2017年,汾西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95元,比上年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51元,比上年增長7.5%;2017年城鎮20%低收入11868元,佔2017年低收入比重46.8%,增幅9.9%;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3元,增長12.1%;2017年農村20%低收入1386元,佔2016年低收入比重36.6%,增幅18.9%;全縣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1086元,比上年增長10.74%。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7年,汾西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5740公頃,比上年增加114.1公頃,增長0.44%。其中,糧食播種24307.4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77.5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3公頃。在糧食播種面積24307.4公頃,其中秋糧播種面積11380公頃,夏糧播種面積12927.4公頃。全年糧食產量80228.9噸。其中,夏糧40531.1噸,秋糧39697.8噸。
林業
2017年,汾西縣完成造林合格面積2602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2400公頃。經濟林面積2400公頃。
畜牧業
2017年,汾西縣豬牛羊禽兔肉總產量15411.79噸,比上年增長37.57%。其中:豬肉產量2985.03噸,增長17.99%;牛肉產量275.36噸;羊肉產量815.05噸,增長11.51%。禽肉產量11320.55噸,增長48.55%。年末生豬存欄34485頭,生豬出欄9380頭。禽蛋產量3889.39噸,增長3.2%。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農業機械總動力4.38萬千瓦。機械耕地面積17901公頃;機械播種面積16353公頃;機械收穫面積7573公頃。全縣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376萬元,利潤總額679.7萬元。全縣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2%。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6.098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2%。全年洗精煤產量56.5239萬噸,飼料12.2964萬噸,雞肉45931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6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180萬元,實現利潤600萬元。
建築業
2017年,汾西縣建築業實現總產值7812萬元,比上年增長49.37%。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323萬元。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汾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6314億元,增長7.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8365億元,增長6.7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949億元,增長9.4%。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2.1938億元,增長7.24%;餐飲收入額4376.5萬元,增長9.25%。
郵電通信
2017年,汾西縣郵政業務總量1264萬元,增長7%;聯通業務總量1775萬元,下降9.3%;移動業務總量3600萬元,增長12.5%;電信業務總量260萬元,增長25.6%。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固定電話2343部,減少950部,下降28.8%;行動電話用戶達到97518戶。行動電話普及率65部/百人。全縣寬頻接入用戶20307戶,增長30.6%。
金融業
2017年,汾西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8.897億元,比年初增加7418萬元,增長了17.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0487億元,比年初增加1.7069億元,增長了11.4%。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6.5874億元,比年初增2.1466億元,增長了40.7%。
保險業
汾西縣光伏扶貧電站併網
汾西縣光伏扶貧電站併網
2017年,汾西縣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945.49萬元,支付各類賠款946.37萬元。其中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54萬元,支付各類賠款97萬元;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保費收入728萬元,支付各類賠款31萬元;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保費收入52.79萬元,支付各類賠款37.47萬元;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307萬元,支付各類賠款503萬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保費收入604萬元,支付各類賠款268.65萬元;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保費收入899.7萬元,支付各類賠款9.25萬元。

文化


汾西縣境內主要遺跡有古文化遺址五處,古墓葬三處,古建築七處。轄區內有文物保護單位200餘處,其中省級3處,市級5處,縣級30餘處,一般170餘處。
汾西文物古迹主要有位於縣城東北約十千米處的興原寺、東閣、靈泉、師家溝。
東閣是建於明代的觀音閣。閣樓分上下兩層,閣內現存保護完好的明代壁畫四幅。
師家溝屬於清代民居,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89年),擴建歷經80餘年,佔地面積10餘平方米。

交通


汾西縣地處晉西,位於晉中、呂梁、臨汾三市的交匯之處,東距同蒲鐵路、大運高速、108國道17千米,省道臨桃線貫穿南北,在建的霍永高速橫跨東西,過境48千米,設有兩個互通,隨著臨大一級、西縱高速、大西高鐵、中南高鐵的建成,將使汾西處於高等級公路和鐵路交錯密布網路的中心地帶,縣城30千米半徑以內有高等級公路達到5條、鐵路達到3條。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境內省、縣、鄉、村公路總里程733.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一條40千米,省道一條46千米,縣道6條164.4千米,鄉(鎮)道34條238千米,村道69條245.1千米。

社會


科技事業

2017年,汾西縣受理專利申請15件,其中受理髮明專利申請8件。年末,汾西縣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1個,縣授權行業建立的檢定機構1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全年完成強制檢定各類計量器具305餘台(件)。有氣象台(站)11個。氣象系統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的單位1個。衛星雲圖接收站1個。有專業綜合地震台站1個,縣級地震台網中心1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共有職教中心1所,教師進修校1所,單辦高中1所,完全中學1所,初中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其中民辦1所),小學17所。全縣高中在校學生2240人,高中教師229人;初中在校學生4482人,初中教師507人;小學在校學生9192人,小學教師750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初中三年保留率達到了98.5%以上,小學六年鞏固率達到了99.06%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全縣高中招生學生715人,畢業821人,初中招生學生1636人,畢業1372人,小學招生學生1359人,畢業1835人。有證幼兒園(班)40所,在園幼兒3463名;無證民辦幼兒園(班)13所,在園幼兒597名。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共有群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2個。廣播電視台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85.6%。全縣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有1個圖書館達到國家三級標準以上。電影公司1個,縣蒲劇團1個,電視差轉檯1座,有線電視收視戶達到6679戶。舉行了2017年“美麗汾西”社火和燈展活動,舉辦了7場群眾消夏文藝晚會,舉行了以“閱讀與人生相伴文明與汾西同行”為主題和“喜迎十九大”為主題的讀書活動。舉辦了慶七一老年書畫展。開展送電影下鄉1440場,送戲下鄉70場,送文化下鄉25場次,送圖書下鄉6000餘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13次。在姑射山舉辦了“相約神仙居、探幽道家源”首屆登山活動。在師家溝清代民居舉辦了“中秋月更圓”賞月節活動。電視新聞作品《汾西核桃:綠了荒山富了民》榮獲2017年“臨汾新聞獎”二等獎;《汾西:“1133”戰略奏響經濟發展最強音》獲2017年“臨汾新聞獎”三等獎。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醫療衛生機構181個。民營康復醫院1所,婦幼保健站1個,疾控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精神病院1個,縣醫院1個,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8個,城鎮衛生服務中心1個,村衛生所147個,個體診所18個。全縣衛生機構共有床位428張,其中縣醫院床位150張,衛生院床位143張。衛生技術人員490人。

勞動就業

2017年,汾西縣全社會從業人員69460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6445人,農村從業人員63015人。勞務輸出4031人,培訓農村勞動力3100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人員1114人,創業培訓4期1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的目標範圍之內。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汾西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730人,基本養老保險收入3456.41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886人,完成基金征繳19596萬元;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5110人,征繳失業基金175.1萬元;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9995人,征繳工傷保險基金138萬元;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5050人,基金征繳12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118524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為7699人,完成基金征繳2113萬元。

社會福利

2017年,汾西縣發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127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438萬元。五保供養金353.8萬元。

環境保護

徠2017年,汾西縣城空氣質量好於二級以上天數284天,一級天數達到36天。化學需氧量下降5%、氨氮下降4%、二氧化硫下降3.5%、氮氧化物下降5%、煙粉塵4%。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23.54平方千米。

安全生產

2017年,汾西縣共發生非生產經營安全事故12起,死亡1人,受傷7人,經濟損失5900萬元。

旅遊


汾西縣景點
汾西縣景點
姑射山風景區
南、北仙洞,是姑射名勝的精華所在。北仙洞建在東側山腰,亦名佛興寺,由50多間廟宇和30多眼窯洞組成,主建築大雄寶殿建於山崖半腰,卧於凹中。這裡群峰匯聚,三面朝山一面朝陽,四季景色變化多端;南仙洞位於西側崖間,依山勢錯落,是一處佛道共存的福地洞天,由70多間房屋、40多眼窯洞組成,明清時期形成西有祖師殿、東為韋陀殿、北為觀音閣的建築格式。 
汾西縣景點
汾西縣景點
師家溝古建築群
位於汾西縣城5千米處,清代窯洞民居群興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相傳是由師家四兄弟做官發達后始建,兩百多年間,歷經幾代精心修築擴張,形成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綜合體。建築風格具有典型的北方與山西的民居特色,分為主體和附屬建築兩部分。從始祖師文炳定居師家溝開始,經近百年的艱苦創業到第三代師法澤才逐漸發展壯大。 
汾西縣景點
汾西縣景點
汾西觀音閣
原名“興源寺”,位於汾西縣城北10千米的李安庄村,始建於唐代,現存均為明清建築。觀音閣依山勢而建築,分前、中、后三進院落,各有傳奇。前院正面“寶閣”,正塑觀音,端坐蓮台。結構嚴謹、古樸、渾厚,造型美觀,玲瓏別緻。中院磚窯3孔,兩窯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窯龍泉水順石灰岩層流出,清澈甘甜。後院為四合院落,樓上雕有“靈泉寶閣”四字,檐下磚雕“神洞”門額。“神洞”石灰岩自然生成,天地平廣,高丈余,深無測,洞內風聲呼呼作響,神話傳說是通往五台山的隧道。
汾西縣景點
汾西縣景點
汾西真武祠
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年間(1161一1189年)改稱青山龍王廟,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稱青山廟,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順治十一年(1645年)創建真武祠,改稱真人廟,現存主體建築結構為元明清建築。廟依山而建,中軸線建有南門戲台、看亭、韋馱殿、真武殿、文殿、銅殿、玉皇樓,文殿兩側建有庫房院、禪院。廟內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記事碑70餘通。

獲得榮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汾西縣在其中。
2020年6月30日,汾西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7月,入選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級平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