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西南

解放西南戰爭

1949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及第一、第四野戰軍各一部,採取大迂迴、大包圍動作,追殲西南地區國民黨軍,解放四川、雲南、貴州3省及西康省大部地區的戰略行動。

戰役經過


國民黨軍退守川、黔、康、滇各省,企圖割據大西南1949年4~5月,人民解放軍舉行渡江戰役,突破長江中下游國民黨邊防線,解放南京、上海、武漢及江南廣大地區,殲滅國民黨軍43萬餘人。“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划江分治”的企圖宣告破產,遂將其主力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集團和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集團分別逐漸撤向華南、西南地區。企圖以白崇禧集團和華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余漢謀集團組成湘粵聯合防線,以胡宗南集團扼守秦嶺天險,擁兵割據,待機反攻。如此計劃破產,則白崇禧集團退守廣西,胡宗南集團退守四川,背靠雲、貴,割據大西南。倘此計劃再敗,則退守雲、貴山區,最後逃往國外,伺機捲土重來。隨著戰爭形勢的迅速發展,國民黨當局自度華南難保,決心固守西南。8月底,蔣介石親自到重慶,與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召開西南地區軍、政要員會議進行策劃,。並兩次召見胡宗南和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當面訓示:西南地形險要,物資豐富,尤以四川人力物力充足,必須保持這一地區,成為“復興基地”。10月,在人民解放軍發起廣東戰役后,國民黨當局又將其“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重慶。
國民黨當局判斷,人民解放軍在進軍華南的同時,必將進軍西南。入川道路,不外乎川東、川北兩個方向。川東方向,地形險要,交通不便,且在湖南、廣西兩省有白崇禧集團約20萬人,聯合余漢謀集團10餘萬人作為屏障,人民解放軍由此入川的可能性不大。而川北方向,人民解放軍背靠老解放區,有隴海鐵路(今蘭州一連雲港),交通順暢,為人川捷徑,由此入川的可能性極大。據此,蔣介石急忙調整部署,形成以四川為核心和以川陝邊界為重點的設防部署,構成沿秦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再向南延伸的“大西南防線”。
1949年秋,國民黨軍在西南地區有正規軍8個兵團,共37個軍(以後又新編2個兵團、12個軍)約45萬人。部署是;胡宗南集團3個兵團約17萬人,布防在陝南、甘南及川北一帶,其中第5、第18兵團等部共8個軍,倚秦嶺主脈沿成縣、徽縣、留壩、佛坪、鎮安一線構成第1道防線;第7兵團6個軍沿川陝邊界白龍江、米倉山、大巴山一線構成第2道防線,阻止人民解放軍由陝南、甘南入川。宋希濂集團2個兵團6個軍約10萬人,布防在川、湘、鄂邊界地區,與位於長江上游北岸巫山、巫溪至萬縣地區之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孫震部1個兵團3個軍4萬餘人相配合,形成“川湘鄂邊防線’’,阻止人民解放軍由鄂西入川。貴州“綏靖”公署主任各正倫部1個兵團2個軍3萬餘人,扼守黔東門戶及湘黔公路沿線要點,阻止人民解放軍由湘西入黔。雲南“綏靖圩公署主任盧漢部4個軍3萬餘人,其第8、第26軍(1950年1月編成第8兵團,轄第8軍,指揮第26軍)配置在滇、黔邊界及滇越公路沿線,主要對付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由保安團新編的第74、第93軍駐防昆明地區。在四川省和西康省(今分屬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有8個軍約7萬人,其中第15兵團3個軍配置在南充、迭縣、大竹地區,準備向川北或川東機動;第72、第21軍(后編為第22兵團)駐守瀘州、內江及沱江一帶機動;第20、第95、第24軍駐守重慶、成都及雅安、康定、西昌等地,擔任警備。此外,尚有各級警備司令部,軍、師管區和憲兵、保安團隊、空軍及聯勤總部等所屬近200個單位。西南地區國民黨軍總兵力達90萬人。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作出進軍西南的決策和大迂迴、大包圍的部署早在1949年1月和3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即已作出由第二野戰軍共60萬人進軍並經營西南諸省的決定。5月23日,中共中央軍委又明確指出:第二野戰軍應準備以主力或全軍在第一野戰軍一部協同下,經營四川、貴州、西康3省。7月16開進一步指出: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協同第四野戰軍進軍華南,完成廣西作戰任務后,西出昆明,佔領並經營雲南。
5~10月,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對進軍西南的作戰方針作了一系列指示,指出:胡宗南集團止向四川撤退,並有向昆明撤退的消息,蔣介石正在做建都重慶割據西南的夢,而欲消滅胡宗南集團及川、康境內國民黨軍,非從南面進車斷其退路不可。對白崇禧集團及西南境內國民黨軍,均應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針,以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同時,還鑒於國民黨內部不少人猶豫徘徊,指示全軍:對國民黨軍隊除用戰鬥方式解決外,尚需要兼取政治方式。欲求徹底而又健全、迅速地解決國民黨軍,必須採取政治方式,以為戰鬥方式之輔助。
中共中央軍委對進軍西南的部署是:第4兵團歸第四野戰軍指揮,擔任戰略迂迴任務,由贛南經廣東迂迴廣西,協同第四野戰軍殲滅余漢謀和白祟禧兩集團,爾後兜擊雲南;第_野戰軍主力待廣州解放后,即在第四野戰軍進行廣西作戰的同時,取道鄂西、湘西、黔北入川,佔領宜賓、瀘州、重慶等地,截斷川境國民黨軍退往雲南的道路及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由位於陝南、甘南地區的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等部,積極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地區,待第二野戰軍主力截斷其退路后,即迅速佔領川北,繼進成都,爾後協同第二野戰軍主力聚殲該敵。第二野戰軍西進時機以9月為宜.12月佔領宜賓、瀘州、重慶一帶,爾後會同第18兵團於次年1月佔領成都,擴佔全川。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和部署,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全面分析了戰爭形勢,於8~10月間4次下達進軍西南的指示和川黔作戰的命令。其兵力部署是:第4兵團首先歸第四野戰軍指揮,率所屬第13、第14、第15軍參加廣東、廣西作戰,爾後兜擊雲南;第3、第5兵團先向湖南常德、邵陽一線集結,爾後第5兵團率所屬第16、第17、第18軍及第3兵團第10軍,由湘潭、邵陽、桃源地區直出貴州,攻佔貴陽、遵義,迂迴川南,佔領宜賓、瀘州、納溪等地區,截斷川境國民黨軍退往雲南的道路;第3兵團率所屬第11、第12軍由常德、江陵地區直出川東,攻佔黔江、彭水地區,牽制川東國民黨軍,相機解放重慶,進佔江津、瀘縣地區。兩兵團實現上述任務后,再會同由陝南、甘南入川的第18兵團等部,圍殲胡宗南集團及川境國民黨軍,解放全川。
實現大迂迴、大包圍方針的關鍵是保證第二野戰軍豐力隱蔽地集結鄂西、湘西。為此,在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下,靠近西南地區的人民解放軍於夏秋之際展開了一系列佯動。6、7月間,活動在漢水中游的中原軍區所屬陝南軍區部隊,兩次進攻防守大巴山之線的胡宗南集團。8、9月間,集結秦嶺北麓的第一野戰軍所屬第18兵團等部,擺出欲行強攻南下的態勢。10月23日,第二野戰軍指揮機關由南京車運抵達鄭州時,舉行盛大群眾集會,歡送大軍西進,新華社發布進軍消息,造成第二野戰軍主力西進陝西南下四川的聲勢。這些都有效地隱匿了第二野戰軍主力的行動。
9月初,第二野戰軍主力開始向鄂西、湘西隱蔽開進。至10月20日,第3兵團在司令員陳錫聯、政治委員謝富治率領下由蕪湖經南京、鄭州、孝感進抵常德、江陵一線;第5兵團在司令員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率領下,由上饒經湘潭進抵邵陽、桃源一線。此時,第18兵團及第7、第19軍在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第20兵團政治委員李井泉和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周士第率領下,已在秦嶺北麓集結,吸引和監視胡宗南集團。第二野戰軍主力向鄂西、湘西開進時,正值第四野戰軍準備和實施衡寶戰役和廣東戰役之際,遮蔽了第二野戰軍主力的開進和順利完成集結。
人民解放軍突破“大西南防線”,佔領貴陽、重慶第二野戰軍主力集結鄂西、湘西后,第四野戰軍為策應其主力進軍廣西,並配合第二。野戰軍川黔作戰,決定進行鄂西戰役,以一部兵力會同第二野戰軍部隊在鄂西南、湘西北地區求殲宋希濂集團。據此,第二野戰軍決定以第3兵團主力首先協同第四野戰軍部隊圍殲宋希濂集團,爾後迂迴四川東南,與第5兵團協同作戰。11月1日,第二野戰軍主力在第四野戰軍一部協同下,在北起湖北省巴東、南至貴州省天柱,寬約500公里的戰線上,開始多路向西進擊。
第3兵團第11、第12軍由石門、慈利等地出動,與第四野戰軍第50軍和第42、第47軍主力等部分左右兩集團,沿川鄂、川湘公路西進,以鉗形合擊之勢發起對宋希濂集團的作戰。14~21日,在咸豐地區截殲其西逃的第14兵團4個師,在白濤渡追殲該兵團余部,俘兵團司令官鍾彬。宋希濂集團余部向南川、綦江撤逃,位於鄂西長江北岸的國民黨軍第16兵團亦倉皇西撤。至此,第3兵團主力和第50軍等部順利突破國民黨軍在川湘鄂邊的防線,解放了鄂西及烏江以東大片地區,打開了入川門戶。
第5兵團並指揮第3兵團第10軍,由邵陽、桃源地區出動,以大迂迴動作,直出湘西,向貴州境內國民黨軍第10兵團2個軍發起進攻,突破了國民黨軍在黔東的防線。此後,左翼第16軍直逼貴州省會貴陽。中路第17軍沿湘黔公路西進,迫敵節節西撤。劉伯承、鄧小平鑒於四川境內國民黨軍有南撤動向,於11日命令第5兵團等部佔領貴陽后,主力急速北上,一部向安順方向前進,以鞏固貴陽,掩護主力北上,阻截國民黨軍南撤。第16軍遂加速向貴陽側后迂迴,15日進佔貴陽,先頭部隊於18日抵烏江上游鴨池河。邊。第17軍一部沿黔桂公路南下,另一部截斷了川黔公路,迫國民黨軍繼續西撤。右翼第10軍21日進佔黔北重鎮遵義城。貴陽及黔東廣大地區的解放,打破了白祟禧集團西撤滇、黔的企圖,直接威脅胡宗南集團的退路,井截斷了該兩集團的聯繫;為迂迴川境國民黨軍奠定了基礎。
人民解放軍多處突破“大西南防線”后,坐鎮重慶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急令胡宗南集團由秦嶺南撒,並調其第1軍加強重慶地區防務;令宋希濂集團扼守烏江;調正向川西北開進的第15兵團主力速至綦江、南川地區,策應宋希濂集團,掩護胡宗南集團南撤,其一部速至婁山關布防,阻止人民解放軍北上;令第16兵團等部沿大竹、廣安西移。總的企圖是保存實力,向四川內地及滇、康退卻。劉伯承、鄧小平針對國民黨軍以上動向,於11日和21日發布命令,指出當前戰役重心是截斷川境國民黨軍入滇退路,令第5兵團等部精確計算行程,加速迂迴瀘州、宜賓地區,截斷川滇公路;令第3兵團主力在正面牽制由鄂西敗退至南川、綦江一帶的宋希濂等部,待第5兵團到達預定位置后,兩兵團協同作戰。與此同時,發表文告,敦促西南地區國民黨軍政人員停止抵抗,棄暗投明,聽候改編,保護公共財產,維護地方秩序。
11月21日,第3兵團主力及第47軍強渡烏江,突破宋希濂集團最後一道沿江防線,繼以鉗形攻勢向退據南川及以東地區的宋希濂集團及增援的第15兵團實施合擊。經多路穿插截擊,將其分割包圍於南川以北地區,激戰至28日,將其第20兵團及第15兵團大部共3萬餘人殲滅,迫第16兵團繼續西撤。鑒於戰局發展迅速,遵照劉伯承、鄧小平提早解放重慶的命令,第47軍主力由涪陵北渡長江,向墊江推進;第12軍從重慶、江津間渡江西進,逼近壁山;第11軍亦進抵重慶對岸之長江南岸,形成對重慶的包圍態勢。蔣介石於30日凌晨率“國民政府’’要員逃往成都。第ll軍隨即渡江,解放重慶市。隨後各部隊乘勝西進,至12月7日,第3兵團主力進至內江、遂寧之線,第47軍主力及第50、第42軍一部等進佔廣安、鄰水、墊江、萬縣等地區。
第5兵團除留第17軍接管貴州省外,主力及第10軍由貴陽、遵義等地向川南急進。第16軍在突破國民黨軍鴨池河防線后,連克黔酉、大定(今大方).畢節,截斷了由川經黔入滇的最後一條道路,繼北渡赤水河,襲占敘永城。12月7日,該軍主力北渡長江,進至南溪、瀘州地區,一部直出宜賓。第10軍12月1日解放赤水城,繼而北渡赤水、長江,至7日解放瀘縣、自貢、榮縣、資中、內江等地。至此,由黔北迂迴川南的第5兵團等部提前到達預定位置,控制了川滇公路和長江通道,與第3兵團主力靠攏。
在人民解放軍的政治爭取下,12月9日,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和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分別在昆明、雅安等地通電率部起義。10日,敗退貴州的國民黨軍第19兵團副司令官王伯勛率第49軍余部在普安地區通電起義,不久該兵團第89軍余部亦在舟縣地區通電起義,至此,貴州省全境解放。ll日,國民黨軍第22兵團司令官郭汝瑰率第72軍在宜賓宣布起義。當日,由甘肅南下的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等部逼近武都,駐守該城的國民黨軍第119軍亦宣布起義。
舉行成都戰役,圍殲胡宗南集團重慶及川東、川南廣大地區解放后,蔣介石急令由秦嶺山區撤至武都、漢中及川北的胡宗南集團向成都地區撤退,並令由川東西撤的第16兵團和第20、第15兵團殘部扼守岷江、沱江之線,遲滯人民解放軍西進,掩護胡宗南集團南撤,此時白崇禧集團已在廣西被殲滅,蔣介石眼看割據西南、待機反攻的戰略計劃已經破滅,乃任命胡宗南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授權其指揮川西所有部隊在成都地區組織抵抗,蔣介石本人則於12月10日偕“國民政府”要員乘飛機逃往台灣。
在國民黨軍紛紛向川西蝟集的情況下,劉伯承、鄧小平於12月6日命令第3、第5兵團等部加速前進,會同由川北南下的第18兵團在成都地區圍殲胡宗南集團等部。強調當前作戰關鍵是搶佔樂山、邛崍,截斷國民黨軍南逃的最後兩條道路。
第3、第5兵團主力於10日前後由南溪、自貢、內江、遂寧等地分路向成都地區輕裝開進。第16軍於16日黃昏強渡岷江,繼北進名山、丹棱地區;一部於19日在峨眉縣金口河俘宋希濂及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殘部3400餘人。第18軍13日進抵宜賓,渡長江沿岷江西進,沿途殲宋希濂部等5000餘人,至21日進至樂山、眉山地區o。第10軍於青神及以南渡岷江西擊,至19日進佔眉山、丹棱、蒲江,並繼續向北推進,逼近邛崍。第11軍於15日渡沱江,經簡陽向新津、雙流方向推進。第12軍於17日強渡岷江,解放彭山,20日攻佔邛崍、大邑等城。第50軍集結遂寧,至此,完全截斷了胡宗南集團等部撤逃康、滇的退路,人民解放軍從東南西三面逼近成都地區。
成都地區。國民黨軍鄂西、湘西、黔東防線被突破后,胡宗南集團開始南撒。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等部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以既不過緊逼近,免其加快收縮南撤,也不與之相距過遠,免其有餘裕時間破壞道路、橋樑的方針,緩緩跟進。11月27日,中共中央軍委為協調進軍行動,決定第18兵團轉隸第二野戰軍建制。12月3日,第18兵團等部根據第二野戰軍的命令兵分3路南下,以形成對胡宗南集團南北夾擊之勢。7日,賀龍根據第二野戰軍主力加速西進的形勢,命令第19軍和第7軍主力留置陝南、廿南不再南下,令第18兵團勇猛追擊。各部隊11日翻越秦嶺。第62軍隨即進逼武都,迫守軍起義,15日襲占入川要衝碧口,渡白龍江,越摩天嶺,18日解放青川,直通扛油。第61軍翻越大巴山,l8日抵達南江,並與胡宗南集團后尾部隊展開激戰,繼而解放巴中,直指南部。第60軍和第7軍一部沿川陝公路及兩側疾進,連克五丁關、牢固關、七盤關、飛仙關、朝天驛等險隘,強渡嘉陵江,l8日攻取劍門關,直趨綿陽。第18兵團各部隊戰勝蜀道艱險,在川北地區殲滅胡宗南集團等部8萬餘人,至21日,進佔綿陽及其東西一線,與第3、第5兵團達成對成都地區的包圍。
被圍困在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欲逃無路,求援無望。12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成都戰役。23日,胡宗南慌忙乘飛機逃往海南島,國民黨軍陷入混亂。在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下,其第16、第15、第20、第7、第18兵團先後起義。第5兵團24日由崇慶、新滓向西南方向突圍,至26日,一部被殲滅,大部被圍困於邛崍地區投降。27日解放成都。
挺進滇南、西昌,肅清西南地區國民黨軍殘部盧漢率部起義后,駐雲南的國民黨軍第8、第26軍反對起義,進犯昆明,在遭到起義部隊和人民解放軍第17軍一部、桂滇黔邊縱隊的打擊唇,退據滇南地區。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在結束廣西戰役后,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奉命指揮第13軍和第四野戰軍第38軍2個師,於1950年1、2月間挺進雲南,舉行滇南戰役,殲滅了新編成的第8兵團部及第8、第26軍共2.7萬餘人,俘國民黨軍陸軍副總司令兼第8兵團司令官湯堯,步數國民黨軍逃往緬甸。與此同時,第4兵團機關及第14、第15軍相繼進駐昆明及滇西、滇西北地區,解放了雲南全省。
1949年12月底,胡宗南返回西昌,糾集由四川逃出的國民黨軍殘部和地方勢力,妄圖建立大陸上最後一個反攻基地。1950年3、4月間,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暨第二野戰軍以第14,第15、第62軍各一部舉行西昌戰役,殲滅國民黨軍1萬餘人,胡宗南逃往台灣。至此,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地區獲得解放。

戰役結果


第二野戰軍等部進軍西南,成功地運用大迂迴、大包圍作戰方針,高度發揚英勇頑強和艱苦奮鬥作風,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和新區政策,並將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圓滿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賦予的進軍西南的戰略任務。在近半年的作戰中,經上百次戰役、戰鬥,殲滅和爭取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正規軍10個兵團部、49個軍,連同後方機構、地方保安團隊和游雜武裝共約90萬人,解放了四川、雲南、貴州3省和西康省大部及毗鄰的湘、鄂、甘者省50餘座縣城,粉碎了國民黨當局割據西南、伺機反攻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