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鄉

安徽郎溪縣幸福鄉

幸福鄉位於郎溪縣西部,距縣城9公里,東與南豐鎮接壤,南與飛里鄉為鄰,西臨南漪湖,北接東夏鎮。全鄉轄5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8400人,黨員536人,全鄉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2萬餘畝,可養水面5萬餘畝。地勢南高北低,為傾斜地貌,北部低圩區,南部多丘陵,境內河、湖、塘、壩星羅棋布,溝渠縱橫交錯,老郎川河、新郎川河自東而西橫貫境內匯入南漪湖。

地理氣候


幸福鄉
幸福鄉
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5.9℃,平均降雨量為1260mm,多集中在5-8月份形成汛期,適宜農作物生產,宜居住。
交通:地處皖東南邊陲,山幸油路與寧蕪路、318 國道、214省道、宣杭鐵路相通,水陸交通便利
幸福鄉水產
幸福鄉水產
資源特產:幸福鄉是皖東南邊陲的魚米之鄉,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盛產水稻、油菜、水產、水禽、菱藕,其中以河蟹、貝類為大宗;此外豐富的黃砂資源也是一大特色。主要產業有大麥燒酒業、幸福香米和精米業、豆製品業、航運業和特種水產養殖。

經濟建設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不斷提高,農村基礎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科技貢獻率不斷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02年水稻、油菜品質優良率達86%,河蟹規模養殖面積達2.2萬畝。農業、農產品種、養、加大戶不斷湧現,逐步形成了該鄉“12345”農村經濟格局,即:1000 畝經濟林果,2000畝蔬菜,3000畝水面精養,40萬隻水禽飼養,50%的農田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形成了王村經果林、三溪村大棚蔬菜、橫閘村河蟹養殖、塘埂村青蝦、新法村禽養殖等五大特色產業基地,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品”農業格局。

社會事業


幸福鄉
幸福鄉
徠幸福是一個地貌複雜的低圩區鄉鎮。1988—2002年間有3個年份遭受洪澇災害,其中尤以1999 年為毀滅性洪災,有7個年份遭受不同旱情,其中又以1994 年、1997年較重。幸福鄉人民不但淳樸,而且有百折不撓的意志。為根治水患,發展經濟,鄉黨委、政府提出了“兩治興鄉”的目的,即:治理環境,發展經濟,治理水患,造福人民。帶領全鄉人民致力於水利興修,1995-2002年投資1006.92萬元,加高加固、培厚了長27公里的幸福圩。由於治理得當,鄉域防洪抗旱能力得到不斷增強,人民生產、生活保障有了極大提高,圩堤的抗洪能力基本達到百年一遇。同時,供電、交通、通訊等其它公用設施建設也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招商引資


幸福鄉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結合區位和資源優勢,走以水招商、以農招商之路,積極鼓勵民間投資,落實對民營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民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至2006年6月,投資5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已由2000的2家發展到現在的24家,農民人均收入也由1988年的幾百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0元。2005年江蘇宜興天一集團首期在該鄉南漪湖投資1200萬元啟動了珍珠養殖園的基建工程,該公司意向在南漪湖投資1.5個億,建成國內最大的淡水養殖基地,集養殖和觀光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