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密度泛函理論的結果 展開
- 量子力學方法
- 李健主編圖書
密度泛函理論
量子力學方法
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縮寫DFT)是一種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量子力學方法。密度泛函理論在物理和化學上都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用來研究分子和凝聚態的性質,是凝聚態物理計算材料學和計算化學領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電子結構理論的經典方法,特別是Hartree-Fock方法和后Hartree-Fock方法,是基於複雜的多電子波函數的。密度泛函理論的主要目標就是用電子密度取代波函數做為研究的
密度泛函理論[量子力學方法]
雖然密度泛函理論的概念起源於Thomas-Fermi模型,但直到Hohenberg-Kohn定理提出之後才有了堅實的理論依據。Hohenberg-Kohn第一定理指出體系的基態能量僅僅是電子密度的泛函。
Hohenberg-Kohn第二定理證明了以基態密度為變數,將體系能量最小化之後就得到了基態能量。
最初的HK理論只適用於沒有磁場存在的基態,雖然現在已經被推廣了。最初的Hohenberg-Kohn定理僅僅指出了一一對應關係的存在,但是沒有提供任何這種精確的對應關係。正是在這些精確的對應關係中存在著近似(這個理論可以被推廣到時間相關領域,從而用來 計算激發態的性質)。
密度泛函理論最普遍的應用是通過Kohn-Sham方法實現的。在Kohn-Sham DFT的框架中,最難處理的多體問題(由於處在一個外部靜電勢中的電子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被簡化成了一個沒有相互作用的電子在有效勢場中運動的問題。這個有效勢場包括了外部勢場以及電子間庫侖相互作用的影響,例如,交換和相關作用。處理交換相關作用是KS DFT中的難點。目前並沒有精確求解交換相關能 EXC 的方法。最簡單的近似求解方法為 局域密度近似(LDA近似)。LDA近似使用均勻電子氣來計算體系的交換能(均勻電子氣的交換能是可以精確求解的),而相關能部分則採用對自由電子氣進行擬合的方法來處理。
自1970年以來,密度泛函理論在固體物理學的計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多數情況下,與其他解決量子力學多體問題的方法相比,採用局域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論給出了非常令人滿意的結果,同時固態計算相比實驗的費用要少。儘管如此,人們普遍認為量子化學計算不能給出足夠精確的結果,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理論中所採用的近似被重新提煉成更好的交換相關作用模型。密度泛函理論是目前多種領域中電子結構計算的領先方法。儘管密度泛函理論得到了改進,但是用它來恰當的描述分子間相互作用,特別是范德瓦爾斯力,或者計算半導體的能隙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從密度泛函理論(DFT)角度分析:氮還原反應中關於氮活化的單原子和雙原子催化劑
Nanoscale
VASP(PP-PW,商業軟體)
CASTEP(PP-PW,商業軟體)
Abinit (PP-PW,開源軟體)
Crystal (FP-LCAO,商業軟體)
Quantum-ESPRESSO(PP-PW,原PWscf,開源軟體)
Wien2k (FP-LAPW,商業軟體)
Siesta (Order-N方法,又稱Siesta方法,基於LCAO,開源軟體)
ELK (FP-LAPW,開源軟體)
Exciting (PF-LAPW,開源軟體)
Fleur (FP-LAPW,開源軟體)
Octopus (TDDFT,用於光學性質計算,開源軟體)
ATK (Siesta方法,商業軟體)
USPEX(晶體結構預測,開源軟體)
Calypso(預測晶體結構,開源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