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新畲族鄉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下轄鄉
麗新畲族鄉地處麗水西部、距市區35公里。東與老竹畲族鎮接壤,南瀕高溪鄉、聯城鎮,西與松陽縣板橋畲族鄉相連,北與武義縣三港鄉、柳城畲族鎮毗鄰,為蓮都、松陽、武義三縣區交界部,老竹、柳城、麗新、板橋四個畲族鄉鎮之中心。宣平溪自赤圩入境,經吾赤口、白岸口、馬村、畎岸、黃嶺上村出境,匯入甌江,宣平溪將鄉境分為南北兩半。
麗新畲族鄉位於蓮都區西部,距市區35千米。東與老竹畲族鎮接壤,南瀕高溪鄉、聯城鎮,西與松陽縣板橋畲族鄉相連,北與武義縣三港鄉、柳城畲族鎮毗鄰,為蓮都、松陽、武義三縣區交界部。境內東西寬11.2千米,南北長14.6千米,面積83.22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2008年),畲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上塘畈、山村、咸宜、黃嶺上、白岸口等6個行政村的18個自然村。轄畎岸、吾赤口、黃弄、上塘畔、山村、咸宜、馬村、白岸口、黃嶺上、雙坑10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99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畎岸村。宣平溪自赤圩入境,經吾赤口、白岸口、馬村、畎岸、黃嶺上村出境,匯入甌江,宣平溪將鄉境分為南北兩半。[郵編]323007[代碼]331102204:~200上塘畈村~201黃弄村~202咸宜村~203畎岸村~204黃嶺上村~205雙坑村~206山村~207馬村~208白岸口村~209吾赤口村。
麗新畲族鄉
1949年轄境為原宣平縣新和、新民、黃嶺三個鄉,1956年三鄉合併建新和鄉。1958年更名為麗新鄉,同年稱麗新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83.2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畎岸、吾赤口、黃弄、上塘畈、山村、咸宜、馬村、白岸口、黃嶺上、雙坑10個行政村。
2005年末,總人口9220人,其中畲族人中佔21。3%。上塘畈955人,黃弄1327人,咸宜1084人,畎岸1310人,黃嶺上780人,雙坑412人,山村605人,馬村727人,白岸口1086人,吾赤口934人。
麗新畲族鄉
全鄉總面積83、22平方公里,境內東西寬11、2公里,南北長14、6公里。鄉轄10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99個村民小組。
全鄉2890戶,總人口9220人,其中畲族人中佔21、3%,境內畲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上塘畈、山村、咸宜、黃嶺上、白岸口等6個行政村的18個自然村。聚居最集中的是上塘畈行政村,咸宜、山村行政村的畲族聚居也較為集中。2005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101萬元,比上年增長5.7%,財政收入176.2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260元,比上年增長394元,增長13.7%。
耕地面積514公頃,森林面積6818.8公頃,是個糧林並重的鄉,糧食播種面積723公頃,畝產353公斤,總產量3829噸,實現農業總產值6189萬元,比上年增長7.2%,山林面積廣闊,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83%,木材蓄積量150435立方米,屬蓮都區木材蓄積量最多的鄉鎮之一。
工業企業有17家,企業職工有184人,主要工業以發電廠、磚廠、木製加工廠為主。工業總產值達1912萬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發電廠有9家,總裝機容量為11480千瓦。
鄉屬小學1所,教師39人,學生430人。
計劃生育率95.5%,節育率91.86%,晚婚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0.23‰。
培育和發展“茶葉、板栗、花卉苗木”三大綠色產業,全鄉共有茶葉214.5公頃,全年新發展茶葉65.5公頃,老茶園基地改造10.5公頃;現有板栗面積173公頃,其中麗華板栗基地有75公頃,其板栗被國家工商局批准註冊“森老大”綠色板栗品牌,2005年參加省農博會獲優質農產品金獎;全鄉共發展花卉苗木35公頃,產值317萬元,共有苗木經營戶8戶。全年創建區科技示範基地兩個,無公害基地七個。其中馬村長命草開發示範基地和咸宜梅峰茶葉特早茶示範基地為科技示範基地,麗華生態養殖場和咸宜無公害水稻基地獲區第四批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一等獎,麗新鄉肉雞養殖場獲二等獎,雙坑村柑桔基地、徐岸土雞養殖場、畎岸村山黃雞養殖場、茶葉基地獲三等獎。
根據蓮都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麗新畲族鄉共6305人。
完成畎岸村市級示範村建設並通過驗收,咸宜、吾赤口村整治村通過驗收,其中兩個整治村均獲良好等級。在創建過程中,共計投入200多萬元,完成主街道人行道260米,村內道路硬化2萬平方米,建成了渠道防護欄750米,小流域治理500多米,簡易房改造1600平方米,綠化3600平方米,安裝路燈172盞,外牆改造10450平方米,配套文化娛樂設施50件,建造村級辦公樓1座,裝修村綜合樓4座,基本達到了“五改、五化”的要求。同時投資170多萬元建設畎岸至雙坑村康莊道路,山村至后舒畈自然村、畎岸至雙坑康莊路接杉樹坑自然村、畎岸過境公路擴建等村內道路硬化3.9公里。
完成過山後自然村下山脫貧小區建設,有21戶,84人,建好新房,搬進新居;吾赤口村黃山頭、昌步嶺、周坑源自然村42戶143人下山脫貧,已有22戶、88人建成新房,搬入新居。
全鄉接收第二水平年灘坑移民650人,其中畎岸村安置景寧渤海移民350人,咸宜村安置景寧陳村移民300人。一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移民工作,多次召開會議,具體研究落實安置任務,注意聽取多方意見,將生產、生活用地的調劑價格一併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2005年兩個安置點生活用地的政策處理已完成,公建項目正在設計和準備招投標階段,相關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完成,咸宜安置點已有部分移民開始建房。
從2005年2月份開始,開展了鄉幹部以“工作在農村、住宿在農戶、服務在農民、聯繫在民心”為主要內容的住村聯心制度,把鄉幹部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全鄉通過“住村聯心”制度的實踐,切實轉變了幹部工作作風,主要體現在“六多六少”上:一是幹部下去多了,農民群眾上來的少了。全鄉幹部累計住村300多天,走訪農戶600多戶,已為群眾辦好事實事263件,其中代辦各種各樣證件186件,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4件,未出現一起越級上訪事件;二是技能型幹部多了,平庸型幹部少。鄉黨委政府按照“農民缺什麼幹部補什麼,農民需要什麼幹部提供什麼”的思路,給住村幹部購買了1000多元農村實用技術書籍,集中培訓10多場次;三是農民得到的政策信息多了,村裡的歪風邪氣少了。住村幹部上門為農民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達8000多戶次,發放有關資料3000多份,組織村民通過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學習各種實用技術知識30多場次;四是要求發展經濟的多了,要求扶貧幫困的少了。住村幹部發動農民群眾發展“綠色生態茶葉126.7公頃,幫助完成了千畝板栗基地改造,指導農戶發展山黃雞1萬餘只,種養殖專業戶120多戶;五是干群的聯繫溝通多了,誤解矛盾少了。鄉幹部與村民接觸,溝通多了,彼此了解也多了,黨群關係更加融洽,各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六是農民感謝聲音多了,埋怨的聲音少了。通過“康莊工程”、“十百工程”、下山脫貧安置、移民安置等重點工程的實施,全鄉群眾深感黨的政策好,真正得到實惠。
麗新畲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