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蜜瓜蔓枯病

哈蜜瓜蔓枯病

哈密瓜蔓枯病又稱黑腐病,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病徵。發病株率高達30~50%,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初期病症多在蔓節部,現淺黃綠色油漬狀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膠狀物,干后變成黑褐色塊狀物。後期病斑乾枯凹陷,表面呈蒼白色,易碎爛,其上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基本信息


中文名:哈密瓜蔓枯病
英文名:Muskmelon gummy stem blight
別名:黑腐病
病原中文名:瓜黑腐小球殼菌
病原拉丁學名:Mycosphaerella melonis(Passerini)Chiu et Walker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甜瓜、白蘭瓜、哈密瓜
主要為害部位:主蔓和側蔓

為害癥狀


哈密瓜蔓枯病又稱黑腐病,發病株率高達30~50%,主要為害主蔓和側蔓。初期病症多在蔓節部,現淺黃綠色油漬狀斑,病部常分泌赤褐色膠狀物,干后變成黑褐色塊狀物。後期病斑乾枯凹陷,表面呈蒼白色,易碎爛,其上生出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蘭瓜瓜蔓顯症3~4天後,病斑即環莖一周,七天後產生分生孢子器,嚴重的14天後病株即枯死。果實染病,主要發生在靠近地面處,病斑圓形,大小1.5~2厘米,初亦呈油漬狀,淺褐色略下陷,后變蒼白色,斑上生有很多小黑點,同時出現不規則圓形龜裂,濕度大時,病班不斷擴大發生水腐,菌絲深達果肉,果面現白色茸狀菌絲層,數天後產生黑色小粒點。此間如遇雨可見黑色小粒點噴出髮絲狀或露滴狀粉紅色孢子角。哈密瓜蔓枯病多發生在6月底至7月中旬,主要為害根頸、瓜蔓、葉、葉柄和果實。初只發生在近地表的根頸上,呈局部不規則形水漬狀斑駁,暗青色,后圍繞莖基1周,且向上、下蔓延,向上越過主莖分叉,致所有分枝染病;向下可擴展到地下頸與根交界處,全長7~38厘米,病部溢有褐色汁液,表皮腐爛。后病部同時長出黑色小粒點,屬急性型癥狀。此外有的僅見為害根頸處稍凹陷,表皮灰白色,龜裂,病斑上小黑點稀疏,死蔓少,屬慢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