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弦
典故名
五十弦,典故名,常用以稱瑟,亦指悲哀的樂曲,或音樂的美稱。
典出《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其春,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五十弦劇照
這年春天,既已滅掉南越,皇上有位寵愛的官員李延年獻上一首優美的樂曲。皇上稱善不止,命公卿商議說:“民間祠廟還有鼓舞樂曲,如今郊祭反而無樂,如何相稱。”公卿說:“古時候祭祀天地都有樂,神祇才來享受祭祀。”還有人說:“太帝命素女奏五十弦瑟,由於太過悲哀,太帝禁而不能止,所以把她的瑟分為兩半成二十五弦瑟。”於是以南越為邊塞,開始用樂舞禱祭太一、後土,廣召歌兒,並從這時期開始製作二十五弦瑟和空侯。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稱瑟。亦指悲哀的樂曲,或美稱音樂。
《史記·孝武本紀》:“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唐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唐 李賀《上雲樂》:“三千宮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聞。”
宋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元 陳普《鼓瑟》詩:“滿樓明月調雲和,五十弦中急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