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路徑
語言處理過程中的暫時歧義
花園路徑是一個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現象,是語言處理過程中的一種特殊的暫時歧義。
花園路徑是故意違反人們已經習慣的語法、語義和邏輯知識,省掉句中某些實時加工過程中的某些部分而產生的局部歧義。而整個句子其實是沒有歧義的。人們偏向於對歧義句進行最容易接受的解讀。然而那種人們不願意接受的解釋才是句子的正確解讀。這類歧義現象會對語言的處理過程造成較大的困難。
1 ) 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2 ) The girl told the stories cried.
3 ) The couple rushed through the dinner complained to the manager.
在句子(1)中, 我們習慣於將前半部分“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按照 NP+VP+PP 的語法結構去理解句子。然而當看到動詞fell時, 才會意識到理解上的失誤,並折回來對語言輸入重新進行處理,才發現 raced 不是 一個 動詞, 而是
一個過去分詞,整個句子是一個縮減了的定語從句: The horse which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
在漢語中也有存在花園路徑現象的句子,如
1)我不喜歡巧克力麵包才合我胃口。
有學者比喻說:“正如我們走進一個風景如畫的花園, 要尋找這個花園的出口,大多數人都認為出口一定在花園的主要路徑的末端, 因此可以信步沿著主要路徑自然而然地, 悠然自得地走向花園的出口, 正當我們沿著花園出口的主要路徑欣賞
花園的美景而心曠神怡的時候, 突然發現這條路徑是錯的,它並不通向花園的出口, 而能夠通向花園出口的正確的路徑卻是在主要路徑旁的另一條幾乎被遊人遺忘的毫不起眼的荒僻的幽徑。”
“花園路徑現象”(gardenpathphenomena)是語言處理過程中一種特殊的局部歧義現象,多年來一直為語言學家和心理語言學家所關注。早期的研究(如Bever1970;Kimball1973,1975;Frazier和Ford1978)多從認知和心理語言學的角度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