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
中國中央電視台出品的修復類紀錄片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由葉君、蕭寒執導,王津 / 亓昊楠 /屈峰 / 王五勝 /王有亮等主演。中國中央電視台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在央視電視欄目《紀錄片編輯室》中播出。
該片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綉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
該片於2016年1月7日在CCTV-9播出。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通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角色 | 演員 |
王津 | 王津 |
亓昊楠 | 亓昊楠 |
屈峰 | 屈峰 |
王五勝 | 王五勝 |
王有亮 | 王有亮 |
楊澤華 | 楊澤華 |
紀東歌 | 紀東歌 |
陳楊 | 陳楊 |
出品人 | 馮乃恩、蕭寒、付強、姜宏 |
製作人 | 雷建軍(製片人) |
監製 | 單霽翔(總策劃) |
導演 | 葉君、蕭寒 |
編劇 | 葉君、蕭寒 |
攝影 | 張華、李偉 |
配樂 | 姚謙 |
剪輯 | 葉君 |
藝術指導 | 宋紀蓉(學術顧問)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我在故宮修文物》劇照
時間 | 頻道/地點 | 時段/平台 |
2016年1月7日—9日 |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 | 《特別呈現》時段(每天20:00) |
2016年3月17日 | 廈門星美國際影城 | “紀錄的力量”CCTV-9廣告推介會 |
2016年4月21日 | 上海正大廣場星美國際影城 | “紀錄的力量”CCTV-9廣告推介會 |
2016年5月2日 |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 | 節假日編排時段(10:39―13:33) |
2017年10月6日 | 台灣 |
時間 | 獎項 | 獲獎方 | 具體情況 |
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 “金紅棉”優秀紀錄片-最佳系列紀錄片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提名 |
2016中國電視"掌聲·噓聲"發布 | 年度掌聲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獲獎 |
2016年1月19日 | 2016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獲獎 |
2017年6月12日 | 2016年度優秀國產紀錄片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獲獎 |
2021年4月 | 2020年度十大優秀紀錄片 | 《我在故宮修文物》 | 獲獎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該紀錄片把工匠精神這件嚴肅的事講得細膩、溫軟且富有人情味。相比更多奇觀色彩頗重的紀錄片選題,《我在故宮修文物》的亮色,或許就如片中木器修復師說的那樣,從“格物”來“致知”:人們用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身。重塑一件件被歷史封塵的故宮文物的,來自於一位位文物修復師的氣質和品格。它的迷人之處並非驚天動地,理應是細水長流的。該片一部內蘊優裕的紀錄片,在一個個對於文物修復師而言的稀鬆日常里,我們能夠看到比修復鐘錶、青銅器、木器、古琴更多的東西。片中提到一句“修復文物是穿越古今與千百年前進行對話的特殊職業和生命體驗”,在故宮神秘的身影下,這似乎更令人感到驚艷。好的紀錄片應當在主題層面有源源不斷的內容可供開掘,《我在故宮修文物》用一個看似“邊緣”的選題令人看到諸多面向的可能性,這構成它的延展性,亦是眾人對其大銀幕轉化的期待所在。(搜狐網評)
劇照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一部有溫度的紀錄片。該片沒有板起面孔說話,沒有像說明書一樣介紹與修復相關的專業知識,而是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人民網評)
這是一部講述“匠人精神”的紀錄片,那些帶著歷史痕迹的文物,每一件都有著生命和故事,而人們之所以能重新見到這些精美的物件,都是因為有這樣一群人在故宮的角落中為我們修修補補。(時光網評)
該片摒棄了宏大敘事,平實地記錄了文物修復師的日常。修文物這個動作,剛好勾連起了古與今兩個時空,傳遞著古人和今人的對話,寓遠大於綿巧。(影評人王平評)
《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一次近距離展現這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與傳承人的日常工作和喜怒哀樂,通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完整呈現國寶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充分展現出傳統中國“士農工商”四大階層中唯一傳承有序的的階層“工”的信仰密碼、技術沿襲與變革。(央視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