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府

林氏府

林氏府是台灣板橋林氏家族在鼓浪嶼的故居,俗稱“府內”。它在老鼓浪嶼人心中的地位,有如故宮之於北京。修建“菽庄花園”的林爾嘉先生曾是這裡的主人。

建造背景


八角樓
八角樓
鼓浪嶼鹿礁路13號到15號有三幢別墅;一幢叫大樓,系1895年以前英國船長的別墅,英式,1895年林維源空居鼓浪嶼時購買,今已殘損;一幢叫小樓,系林維源空居鼓浪嶼后所建,西班牙式,今亦已殘損;一幢叫八角樓。加上傭人們居住的管理房,合稱林氏府,也叫府內。

建築風格


林氏府
林氏府
林氏府大樓,系1895年以前英國船長的別墅,英式,1895年林維源空居鼓浪嶼時購買;林氏府小樓,系林維源空居鼓浪嶼后所建,西班牙式建築;林氏府八角樓,原為小樓的一部分,1915年,林爾嘉之子剛義在室內做化學實驗時引起爆炸燒毀。同年,林爾嘉在原址建起巴洛克式五層別墅,據說是由一名法國傳教士所設計,它既有南歐風格,又有巴洛克元素。設計師根據地塊的實際,正門前用彩色卵石小徑迂迴,雙旋台階,方柱拱券,走進券內就是一方小型的內陽台連著中廳,頗為實用,可以說是利用好這塊小台地的最佳方案,安靜而溫馨。別墅的外形呈不規則角面,形成許多個八邊形,故取名“八角樓”。每個面上開拱券歐式窗,窗楣塑白鴿和纏枝花卉,潔白高雅,具有巴洛克氣韻。柱上層間的線腳,重疊而不亂,簡約而大方,與整個立面的雕塑協調融合。二樓中廳少許後退,形成一方小陽台,陽台下面就是一樓的內陽台,設計頗為合理。八角樓的形體和立面處理,獨到而華貴,宛如舞中盛裝的貴夫人,光彩照人,氣度不凡,它也確實是深藏在鼓浪嶼1000多幢別墅群里的最為穩重雍容的一幢。
別墅空間的使用也頗為合理,中廳既為會客室也是陳列室,兩邊均為卧室,頗具閩南傳統民居的兩廂夾一廳,對稱式布局的建築要素,加上正門前曲折迂迴的卵石小徑,江南園林趣味和歐式別墅風格,成為中西合璧的典範。
2006年5月30日下午,鼓浪嶼著名的百年老別墅“林氏府”,在颱風“珍珠”所帶來的連日風雨侵襲中頹然倒坍。

歷史淵源


林氏府
林氏府
林爾嘉住在八角樓20多年(1915-1938),加上以前住府內的20年(1895-1915),前後40多年,他在這裡留下許多值得後人敬仰的事迹。
他擔任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的14年裡,為鼓浪嶼的華人居民爭得合法權利,做了許多工作,深得居民們的信任。華董每二年選舉一次,他屢次推辭,而居民堅持選他,直到他因病赴歐洲治療為止。
他擔任廈門總商會會長、廈門市政會會長期間,為廈門第一波城市改造建設貢獻頗大,廈門老市區就是在他當會長時形成的,至今仍在造福廈門人民;他為廈門的土地買賣、華洋交易,安裝電燈電話,督辦深廈鐵路,審議全國財政,編輯出版《菽庄叢刻》,捐款建設中國海軍,救濟漳洲水災、建筑西漳大堤等十分慷慨,成就突出,至今令人懷念。
尤為突出的是在那麼多位高權重的人士多次誘他“勸進”袁世凱當皇帝的大是上非問題上,他立場鮮明,態度堅決,豪不猶豫地斷然拒絕,並將來電撕得粉碎拋向大海。這種高尚品德給後人們作出了榜樣,表現了高貴的民族精神!

交通指南


林氏府
林氏府
從廈門輪渡坐免費的船到鼓浪嶼,出碼頭后,向左手邊,一直沿海邊行走,大概行走約800米的時候,會看到“名人蠟像館”,往前30米有一個丁字路口,右轉50米,即看到一座紅色尖頂教堂,林氏府就位於教堂對面,門牌號“鹿礁路11-19號”,全程步行僅需5-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