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改

中國匯率改革

匯改,即中國匯率改革,其主要內容為: 1.放棄與美元掛鉤,引入參考一籃子貨幣;2.由1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升值2%;3.銀行間一籃子貨幣兌人民幣的每日收市價,作為翌日買賣中間價,上下波幅0.3%。

介紹


外因

外國對匯改的影響
外國對匯改的影響
由於此段時間恰逢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訪華,因此這輪人民幣匯率強勁走勢或多或少的被歸結為政 治原因。儘管鮑爾森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持溫和態度,他曾經在公開場合多次闡明,雖然希望中國增強匯率機制彈性,但並不追求這個問題在短期內得到解決,不過,鮑爾森從新加坡飛抵杭州的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就突破7.94:1的心理關口,以7.9342:1的水平創下去年7月匯改以來的新高,而在隨後幾天,更是漲勢如虹。

因素

但在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分析師王志浩看來,近期人民幣升值加速更多是出於“內因”。早在今年二季度,人民幣匯率首次破“8”開始,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加速的預期就在增加。然而二季度的匯率走勢卻一直穩定。國際市場認為,中國央行的外匯交易系統已經日趨完善,人民幣遠期、利率掉期等工具也基本到位,應該具備了匯率上行的條件,然而這種反應卻明顯滯后了。但二季度之後,宏觀經濟數據良好,一直持悲觀態度的貿易數據也基本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增長強勁,與此同時,巨額外匯儲備所帶來的壓力也愈加不容忽視。因此從中國央行的角度,人民幣可以適當增加升值速度。”於是,在隨後的第三季度,人民幣匯率加速上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宏觀調控影響

也有分析師認為,人民幣匯率的走強還有宏觀調控方面的原因。央行已經多次動用提高準備金率的手段來回收流動性,目前信貸和投資在減少,宏觀調控的效果明顯,所以再次提高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不大。而匯改一年多以來,升值幅度波動較小,在逐漸成熟的匯率管理模式下,適當放開匯率的彈性,可以減小央行大規模投放貨幣的壓力,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
匯率改革三原則: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一方面保證中國政府對匯率變化的主導性控制,避免外來資本操控;一方面保護中國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不因匯率變化而產生不良影響,維持穩定大局。

影響


銀行的外幣總額的縮水
商業銀行的外幣資本金總額會縮水。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中,美元資本通常都佔有一定的比例,此次匯率調整后,商業銀行將面臨資本金總額縮減的局面,特別是近年來獲得美元注資的商業銀行,影響尤為明顯。
除了外幣資本金的影響,人民幣升值還會直接導致商業銀行的外幣資產按人民幣口徑計算總額減少,因而部分商業銀行將逐步減持外幣資產或控制外幣資產的增長幅度,並加大對本幣資產的持有比例,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整體資產負債結構發生改變。
削弱出口競爭力
準備通過海運出口的貨物
準備通過海運出口的貨物
由於人民幣升值一方面將削弱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將刺激進口貿易增加,進而影響商業銀 行的國際結算業務和結售匯收益。所以,商業銀行的結售匯收益也可能受到一些影響。
商業銀行還要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挑戰是,必須儘快提高匯率風險管理的水平。此次匯率制度改革后,將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匯率的波動將日益頻繁,波動幅度將進一步加大,這對缺乏匯率風險管理經驗的國內商業銀行來說,管理難度不言而喻。

背景資料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
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從1980年到198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
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範圍內浮動。
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美元/人民幣官方匯率由8.27調整為8.11,人民幣升幅約為2.1%。央行同時還宣布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8年,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已經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
2010年6月19日,中國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來源: 人民網(北京) 信息發布時間:2010-07-05 1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