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醫療

特需醫療

特需醫療,是指醫院在保證醫療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為滿足群眾的特殊醫療需求而開展的醫療服務活動,包括點名手術、加班手術、全程護理、特需病房、專家門診等形式。

簡介


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特需醫療,其前身多為外賓門診或高幹門診。由於其取消了身份識別,而且增加了醫院收入,曾被認為是醫院改革的重要舉措。

內容


費用高
電話預約;
由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醫生坐診,專人為病人提供從掛號、診療、繳費、取葯等全程導醫,對行動不便或病情較重的病人提供專用輪椅推送的門診服務。
設獨立的診室、候診室,配備空調設備及茶水供應,有條件的單位還可設獨立的治療室。

政府規定


特需醫療服務價格按成本加適當盈餘同時兼顧市場供求情況的定價原則制定,實行價格放寬,由醫療機構根據各自不同情況自主確定,事前應將價格標準分別報市物價、衛生局備案。
凡需開展特需醫療服務項目的醫療機構須將特需服務項目、醫技人員條件、基本設施設備,以及開展特需服務的形式和服務規範等相關事項,報經市物價、衛生局審批確認后,方可開展特需醫療服務。

意義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醫療服務需求,正在從早期的基本醫療服務轉向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服務,醫療服務也正在呈現複合性,多樣性,多層次性的需求特點,於是,特需醫療服務應運而生。

現狀


其一,專家名不符實。“有的醫院專家甚至比普通大夫還多,因為只要擁有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都有資格出專家門診,但專家的含金量並不是特別高。”
其二,專家“為錢服務”。特需門診的掛號費往往按25%~40%提成,也就是說,一個300元的掛號費,專家本人一般能得75~120元,而且這部分收入不交稅。“這對醫生誘惑很大,大家都搶著出特需門診。依我看,對於真正的專家,醫院和政府已經在工資、獎金、津貼等方式上有所區分,就不必再靠特需門診分錢了。”
其三,醫療質量與普通門診差別不大。“都是同一個醫生,難道他在出特需門診的時候就比出普通門診時突然更高明了?”
其四,浪費資源。一般來說,去特需門診往往是有了疑難病症,而一些有經驗的老專家退休后不再出普通門診,或者是普通門診的號實在掛不上,可現在的情況是,由於醫院沒有合理分流,任由病人自己選擇,大量小病患者只要花錢就能看特需門診,反而造成醫療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