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石
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未進行任何的雕刻。
東坡肉:高5.73公分,寬6.6公分,此件肉型玉石乍看之下,就是一塊出鍋不久似乎都能聞出香味的東坡肉,不知者以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東坡肉石它其實是一塊天然的玉石,沒有經過任何人工雕刻,其色澤紋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是一塊栩栩如生的東坡肉、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甚至連豬肉皮上面的毛孔都能看見,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與玉白菜,毛公鼎共稱為“豬肉白菜鍋”組成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店之寶。
張家口“紅燒肉石”與台北故宮東坡肉石“認親”
來自河北張家口的於瑞軍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當天下午,他從大陸帶來的“紅燒肉石”終於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與該院的三大“鎮院之寶”——“東坡肉石”見面“認親”。於瑞軍通過電話和微信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於瑞軍稱,此次見面“認親”是在台北故宮懸掛的大幅複製品——《清明上河圖》的背景下進行的。據台北故宮工作人員方女士介紹,按照慣例,作為鎮院之寶——“東坡肉石”原件秘不示人,只有貴客才可能見到其複製品。複製品也是按照1:1比例複製。
於瑞軍分析說,台北故宮所展示的“東坡肉石”可能是康熙年間由阿拉善王府第二任札薩克阿寶王爺進獻到宮中的。阿寶王爺曾於1712年和1714年兩次應召進宮面見康熙,帶去了大量瑪瑙水晶等禮物。此外,蒙古部落都有向朝廷進貢年禮的定製,俗稱“察給米德”。貢禮或年禮中有肉形石這些俏色瑪瑙是正常的。另外,關於“東坡肉”毛孔和皮色的問題,他認為是其表皮毛孔棕眼是純天然的,不會是人工打磨的。而且皮色也不應該是人工著色的。
據於瑞軍介紹,據內蒙古學者孛爾吉濟特達蘭太先生考證,他的這塊“紅燒肉石”也出自當年阿拉善王府。大陸學者楊伯達先生同意這兩塊“肉石”系“姊妹石”的提法,並題詞“天下肉形石、本系同根生”。
台北故宮研究員鄧淑蘋女士同意於瑞軍的觀點並表示,從於先生收藏的這塊“紅燒肉石”上純天然毛孔的情況來看,自然中岩石表面的的確確有這種現象。以此推斷,“東坡肉石”的毛孔,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關於兩塊“肉石”互稱“姊妹石”的提法,鄧淑蘋女士同意楊伯達先生的看法。她表示,搞學術的人歡迎支持這種提法。這種提法不能被科學界定,關鍵是社會的認可度。只要大家都接受,“姊妹石更顯兩岸一家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