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洋白蠟的結果 展開

洋白蠟

洋白蠟

洋白徠蠟正名為美國紅梣,木犀科大喬木,生長快、繁殖容易、抗性強、材質好,是一種用途廣的用材樹種,樹形優美,也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和庭院綠化樹種,根系發達,防沖固土作用強,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樹種。

形態特徵


洋白蠟
洋白蠟
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灰色,粗糙,皺裂。頂芽圓錐形,尖頭,被褐色糠秕狀毛。小枝紅棕色,圓柱形,被黃色柔毛或禿凈,老枝紅褐色,光滑無毛。羽狀複葉長18-44厘米;葉柄長2-5厘米,基部幾不膨大;葉軸圓柱形,上面具較寬的淺溝,密被灰黃色柔毛(變種和一些栽培型常無毛);小葉79枚,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4-13厘米,寬2-8厘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幾等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葉緣具不明顯鈍鋸齒或近全緣,上面黃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疏被絹毛,脈上較密,中脈在上面凹入,側脈7-9對,與細脈在下面凸起;小葉無柄或下方1對小葉具短柄。圓錐花序生於去年生枝上,長5-20厘米;花密集,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與葉同時開放;花序梗短;花梗纖細,被短柔毛;雄花花萼小,萼齒不規則深裂,花藥大,長圓形,花絲短;兩性花花萼較寬,萼齒淺裂,花柱細,柱頭2裂。翅果狹倒披針形,長3-5(-7)厘米,寬0.4-0.7(-1.2)厘米,上中部最寬,先端鈍圓或具短尖頭,翅下延近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1.5-2厘米,寬約2毫米,脈棱明顯。花期4月,果期8-10月。

分佈範圍


原產美國東海岸至落基山脈一帶,生於河湖邊岸濕潤地段,樹姿美麗。

主要價值


我國引種栽培已久,分佈遍及全國各地,多見於庭園與行道樹。

物種區別


本種與美國白梣F.americana Linn.甚易混淆,後者是本屬中最高大的種,原產地樹高有48米的記錄,但引入我國栽植時不如紅梣生長良好。兩者的區別是:紅梣頂芽圓錐形,尖頭,老枝上的葉痕上緣截平,小葉無柄或近無柄,果翅下延超過堅果的1/3,幾達中部;白梣頂芽卵形,鈍頭,葉痕上緣凹形,小葉柄長0.5-1.5厘米,果翅下延不超過堅果的1/3處。
此外,我國也見於栽培的綠F.pennsylvanica Marsh. var.subintegerrima(Vahl)Fern.[F.lanceolata Borkh.;F. pennsylvanica Marsh.var.lanceolata(Borkh.)Sarg.]與本種的區別僅在於毛被;對於一些無毛或近無毛的類型就很難鑒別。有些美國學者把它們作為一個種來看待。

生長環境


陽性樹種,生長快,適應性廣,在干或濕、貧瘠或鹽鹼等土質都能生長,抗風。可在亞熱帶地區生長,但易被鑽心蟲及介殼蟲侵害,種子過多會造成污染,播種繁殖,品種用嫁接法,耐寒極限-34℃~-40℃。

播種育苗


種子處理

種子進行殺菌消毒、溫水浸種和催芽處理。種子消毒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再用55~60℃的溫水浸種10min后,冷水浸種24h,種子與濕沙以1:3的比例拌勻,層積催芽,堆積高度不超過30cm,上覆麻袋,保持室溫10℃以上,濕度要求不幹不淋為宜。

土壤消毒與作床

選擇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播種前細緻整地,做到平、松、勻、細。在播種前先一年秋季深翻土地,施腐熟餅肥1500kg/m,複合肥450kg/m,採用床作育苗,在作床前用呋喃丹混拌細土,均勻撒在地表上,然後翻入苗床土壤中,以防止地下害蟲的危害。低床作業,苗床規格:床寬1.2m,床長20m。

播種

當種子30%左右露白時略曬,過篩去沙,進行開溝條播,行距40cm,播種量100粒/m左右,溝深3~4cm,澆水,蓋土,覆草。

澆水

根據苗木生長的不同時期,合理的確定澆水時間和數量。在種子發芽期,床面要經常保持濕潤,澆水應少量多次,幼苗出齊后,子葉完全展開,進入旺盛生長期,澆水量要多,次數要少,3~5d澆水一次,澆水時間宜在早晚進行。

追肥

苗木施肥應以基肥為主,但其營養不一定能滿足苗木生長的需要,為使苗木速生粗壯,在苗木生長旺盛應施化肥加以補充。幼苗期施氮肥,苗木速生期多施氮肥、鉀肥或幾種肥料配合使用,生長後期應停施氮肥,多施鉀肥,追肥應以速效性肥料(尿素、磷酸二氫鉀)為主,少量多次。

間苗

調整苗木密度,需進行間苗和補苗。間苗應留優去劣,除去發育不良的、有病蟲害的、有機械損傷的和過於密集的苗子,最好在雨後土壤濕潤時進行間苗。幼苗出現兩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定苗株距8~10cm。

病蟲害防治

應從土壤消毒、種子消毒、合理施肥、適時早播和經營管理方面人手,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蚜蟲天牛等,可用甲胺林兌水800~1000倍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