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中國礦業大學輔導員

張蕊,女,漢族,中共黨員,1981年2月生,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團委書記。2003年7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2009年擔任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2006級(103人)本科輔導員。

全面提高


圖片
圖片
在從事輔導員的工作中,張蕊以"學高為師、身正是范"激勵和約束自己,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水平,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知識,積極參加校內外的業務培訓,2006年7月參加了北京市高校輔導員、班主任骨幹培訓班,2007年9月參加了北京市就業工作培訓,2008年4月參加了北京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此外,她還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輔導員系列培訓和輔導員沙龍活動,並在校就業工作輔導員培訓和輔導員專題沙龍中作了主題發言。工作期間,她根據現實情況,研究學生工作,分析新情況,把握新規律,解決新問題,在校內外的刊物上先後發表了《礦業類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高校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淺談大學生就業工作和學風建設》《試論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等文章。

恪盡職守


在從事學院黨總支秘書的工作中,她堅持以思想建設工作為核心,結合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和發展黨員,經常性、多形式開展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按照學校學院相關要求,認真完成黨員發展、轉正、黨校培訓、黨員組織關係轉接等日常工作。2008年9月,根據北京市委組織要求,完成黨員信息庫建設相關工作,在黨員信息錄入建庫工作,她認真審核黨員信息,準確錄入,進一步加快了學院黨員信息化工作進程。2008年年底,她協助學校黨委組織部完成了學校二次黨代會相關籌備和會務工作。2009年3月,按照學院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小組要求,協助學院黨總支書記組織完成了學院全體黨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管的相關工作。

充分就業


校院領導在多種場合多次強調,學校一方面要把學生"招進來",更主要的是要"培養好"、"送出去",就業情況是檢驗學校教育的重要指標,關係到學生個人發展,也關係到學校發展和社會穩定,中共中央、教育部、北京市也多次發文,強調要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拓寬就業渠道,保障和努力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
2006年至今她一直擔任學院本科畢業生輔導員,期間,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認真學習和熟悉就業政策、相關勞動法規,不斷完善畢業生就(擇)業觀、簡歷製作、面試、簽訂協議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二是積極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農村、到艱苦行業服務,通過年級大會、講座和報告、社會實踐、個別談話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社會經濟建設需要中實現自身價值,要樹立遠大理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三是捕捉就業信息,開闢就業渠道。同時在信息傳遞方面經常犧牲休息時間深入學生宿舍,努力做到就業信息傳遞"上午信息不過午,下午信息不隔夜";帶領畢業生到開灤、河北金能、山西潞安等用人單位考察,使畢業生認識企業、了解企業、認同企業、選擇企業;四是注重總結就業經驗,針對就業階段性規律形成了"搶佔市場先機之前大會動員、就業關鍵階段分專業座談、就業攻堅階段個別指導和推薦"等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五是以人為本,周到服務。就業工作具有周期長、工作量大的特點,工作過程中她不怕辛苦、不怕麻煩,從一而終給學生提供最優質、最全面的指導和服務,如對學生就業意向進行摸底調查與分類,為就業工作收集第一手材料;指導每位畢業生精心準備能充分展示自我特點的簡歷;辦理簽約、派遣等手續時耐心細緻,把"學生是否滿意"作為衡量自己工作的重要標準。她所在的學院因就業工作組織到位、服務到位、成績顯著,連續多年被評為"校級就業工作學進學院",我本人也曾獲得"校級就業工作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志願服務


2008年8月,舉世矚目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張蕊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工體賽會志願者團隊的中隊長,主要負責志願者選拔、培訓、體能測試和4.19測試賽的組織工作。在4.19測試賽中,她負責志願者的組織工作。我校共派出40人參加觀眾服務工作,10人參加交通服務工作。本次測試賽是我們在奧運會前的最關鍵的一次練兵,經過精心組織、細緻工作,我校志願者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也為奧運會的實戰汲取了豐富的經驗。在前期的培訓工作中,張蕊制定了細緻的培訓計劃和特能訓練計劃,並於2008年5月開始組織志願者進行培訓和體能訓練,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培訓后,我校工體賽會志願者在奧運知識、場館知識、崗位知識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此外,體能訓練的順利完成也為工體賽會志願者更好的服務於奧運會奠定了基礎,同時,志願者同學在操場整齊劃一的訓練也成為我校志願者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08年8月,志願者出色的完成了志願服務任務,為北京奧運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2009年7月,張蕊參與了國慶60周年群眾方陣遊行的組織工作,擔任我校地球科學與測繪工程學院分大隊長。在日常訓練的同時,她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先後5次深入學生宿舍了解學生情況,並親切詢問假期在校學生在生活上有無困難,對訓練有何建議。在訓練現場上,她時常與學生交流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想、所需。8月末,按照國慶群眾遊行指揮部要求,做好復訓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確保群眾遊行活動圓滿順利完成,在學院領導和全體輔導員的參與下,學院在全體國慶遊行人員中開展了一次普遍性的、為期3天的交流談心活動。通過對學院97人逐一的談話,深入了解了參與人員的思想動態,並將他們提出的建議上報至學院、學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學院學生參加的"同一個世界"方陣昂首挺胸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的檢閱,展示了學院師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關心學生


做好輔導員工作需要"四心"--愛心、耐心、細心、恆心,愛心是前提和源動力,耐心、細心是關鍵,恆心是保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待學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把關心學生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張蕊經常性地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當有學生不太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或掌握不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時,她會向他們傳授自己的學習經歷、體會,讓他們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和寶貴時間;當有的學生不太適應集體宿捨生活、或晚歸、不歸時,她會到宿舍與學生們交心談心,鼓勵、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培養獨立生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平時的工作,她及時發現並解決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個別處理特殊性問題,尤其關注"三困生"的思想變化。經常性和學生談心,了解並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困難和給予思想上的正確引導,力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一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導工作的直接從事者,張蕊深感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學生在腦海里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對待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正是因為責任,每一名輔導員在不停的忙碌、不斷的思考,而也正是責任,使她對於輔導員工作更加執著堅定,也更加倍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