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山縣第二中學
1893年建成的公立市重點中學
湖南省衡山縣第二中學(Hengshan No.2 Middle School),簡稱“衡山二中”,位於衡山縣城解放北路399號,衡陽市重點中學。
學校始建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現址位於原瀟湘八景之一的“煙寺晚鐘”故址——衡山城北清涼寺。其前身為衡山縣官立“研經書院”,1902年成為官立城北高等小學堂,1910年創辦衡山官立中學堂。自此,歷經衡山公立中學堂、衡山縣立中學、衡山四中、衡山三中,先後合併衡山初級師範、簡易師範、文召、好善、務本、洣江、觀湘等民辦中學。1966年學校定名為衡山縣第二中學至今。
截止到2016年9月,該校佔地總面積為42.58畝,共有34個教學班,2300餘名學生,教職工164餘人。
,衡山縣官建“研經書院”於城北琵琶洲,湖南著名學者吳獬及羅楚雄曾任學長。
,院改建城北堂。
,衡縣官城北堂。
1910年,開辦初中、合併1903年開辦的衡山官立初級師範學堂始稱衡山縣立中學堂,是縣境內唯一的縣學。
1912年,民國肇建,學校改名為衡山縣公立中學堂。
1919年,后因經費困難改為私立衡山開雲學校,由原縣中學生陳琰等人堅持辦學。
1929年,春學校重新收歸公有,更名衡山縣立初級中學並附設師範科一班。
1933年,受實業救國思想影響,學校改為衡山縣立初級農科學校,設農科、林科、師範並附設初中,是當時全省唯一的縣立職業學校。
1936年,學校奉上令將校產移交省府,由省平民教字員會開設“省立衡山鄉村師範學校(現武崗師範學校)”、次年“省鄉師”轉衡陽。
1942年,恢復衡山縣立中學。
1944年,日寇侵衡,河西淪陷,校舍被毀,學校被迫於當年10月將中學部遷至衡山河東甘溪穰家壠,將師範部遷至衡山河東夏浦竹嶺複課,稱衡山臨時中學,始招高中一班。后臨時中學又轉輾吳集五里坪肖家大屋辦學,師生學習生活極不安定。
1946年,夏城北新校舍建成,學校遷回城北琵琶洲,恢復縣立中學。
1947年下期簡師部遷城南單設,次年春師範部重歸本校、高中停止招生。
1949年10月16日,學校為省教育廳接收。
1952年,由1943年創辦的私立好善中學、1946年創辦的私立文召中學、1943年創辦的私立務本中學合併而成的衡山臨時中學(后稱私立洣江中學)併入縣中,最後一個師範班轉衡陽省立二師。
1953年,學校奉上令更名為“衡山縣第四初級中學”,縣政府將城北清涼寺,柳園等處房產划作學校校舍;縣教育科於1958年下期在清涼寺開設衡山師範學校。
1961年,學校更名為衡山縣第三中學,恢復高中招生,同年校舍全部遷入清涼寺永久定址。琵琶洲教學部新辦“民辦觀湘中學”。
1962年,師範停辦。
1966年,學校定名為衡山縣第二中學。
2004年,學校掛牌“衡陽市重點中學”。
![湖南省衡山縣第二中學](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2/me210d43787162fcbcae47116ec85a4b5.jpg)
湖南省衡山縣第二中學
截止到2016年9月,湖南省衡山縣第二中學校園佔地面積42.58畝,建築面積約4萬平方米,有34個全日制高中教學班,教職工164人,在校學生2300餘人。
學校擁有高標準教學樓、科技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配備了有300餘台電腦的電腦室、有配置多媒體教學設施34間教室、語音室、各類實驗室、訓練室、教師電子備課室、校園辦公系統、天文觀象台,建有校園雙向監控系統,具有高標準的規範的網路系統以及完備的常規教學儀器設備,教室均配備有電子白板,圖書室有各類圖書75500冊,閱覽室報刊214種。
![校園活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e/m9e1da3ca6e718558c5c4fe005008df5f.jpg)
校園活動
• 高考成績
2017年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線151人。
2016年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線149人。
2013年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線203人。
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148人。
2002年高考,本科上線138人。
2001年高考,本科上線85人。
1996年高考,本科上線4人。
• 競賽成績
2017年縣中小學籃球賽高中男子組第一名,高中女子組第二名
2016年縣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冠軍
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
湖南省雷鋒精神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
衡陽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衡陽市園林式學校
衡陽市三星級文明單位
衡山縣政務公開先進單位
衡山縣優秀基層黨組織
衡山縣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
衡山縣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衡山縣十佳學習型黨組織
衡陽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
![校徽、校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4/m74d20040808ecc29f9c40db9ce42c8a0.jpg)
校徽、校歌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教育樂英才,學舍宏開
湘清岳俊,擴襟懷
濟濟青年,群聚首,聲氣和諧
苦幹把頭埋,德智兼培
晨宵鍛煉,壯筋骸
民族復興,時到了
責在吾儕
民族復興,時到了
責在吾儕
責在吾儕
職務 | 姓名 |
校長 | 康泰平 |
黨總支書記 | 符竹青 |
副校長 | 成朝暉 |
副校長 | 成俊峰 |
副校長 | 陳淑賢 |
校紀檢組長 | 唐曦之 |
![部分知名校友](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0/m10d87338e252e1291b74471f791c8ce3.jpg)
部分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