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鎮

黑龍江省雞東縣向陽鎮

向陽鎮隸屬雞東縣管轄。位於縣境東部,東與密山市毗連,南臨國境線與俄羅斯相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35公里。向陽鎮,以其駐地向陽村得名。向陽村,原稱“半截河”。因村東2.5公里處有條從雙葉山發源的河流,下游沒有固定河床,故起名“半截河”。建村時以河名命名。原屬密山縣管轄。東北淪陷後期,設半截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9月,設置向陽區。1947年5月至9月,曾劃歸永安縣管轄。1950年9月,改為第三區,並為區政府駐地。1955年7月,更名為向陽區。1956年3月,並村划鄉,設置向陽鄉。1958年8月,將友誼鄉併入成立向陽人民公社。1961年將北部地區劃出,成立明德公社。1965年1月,正式劃歸雞東縣管轄。1984年4月,改為向陽鄉。1985年5月,改為向陽鎮。

向陽鎮轄境大部屬丘陵漫崗,靠近穆棱河地帶為平原,是雞東縣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全鎮總面積3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8萬畝,以種植小麥、水稻、大豆為主。鎮辦工業有亞麻、制磚、農機修造廠和煤礦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491萬元。全鎮共轄向陽、曲河、通街、向前、紅星、新建、聯合、衛國、忠信、東河、城東、古城、紅衛等13個村。1992年

末全鎮總人口1.9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20人;主要是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滿、朝鮮族等。鎮政府駐地向陽村。

基本介紹


向陽鎮隸屬雞東縣管轄。位於縣境東部,東與密山市毗連,南臨 國境線與俄羅斯相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35公里。向陽鎮,以其駐地向陽村得名。向陽村,原稱“半截河”。因村東2.5公里處有條從雙葉山發源的河流,下游沒有固定河床,故起名“半截河”。建村時以河名命名。原屬密山縣管轄。東北淪陷後期,設半截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9月,設置向陽區。1947年5月至9月,曾劃歸永安縣管轄。1950年9月,改為第三區,並為區政府駐地。1955年7月,更名為向陽區。1956年3月,並村划鄉,設置向陽鄉。1958年8月,將友誼鄉併入成立向陽人民公社。1961年將北部地區劃出,成立明德公社。1965年1月,正式劃歸雞東縣管轄。1984年4月,改為向陽鄉。1985年5月,改為向陽鎮。
向陽鎮轄境大部屬丘陵漫崗,靠近穆棱河地帶為平原,是雞東縣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全鎮總面積3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8萬畝,以種植小麥、水稻、大豆為主。鎮辦工業有亞麻、制磚、農機修造廠和煤礦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2491萬元。全鎮共轄向陽、曲河、通街、向前、紅星、新建、聯合、衛國、忠信、東河、城東、古城、紅衛等13個村。1992年
末全鎮總人口1.9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20人;主要是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滿、朝鮮族等。鎮政府駐地向陽村。
向陽鎮: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 打造品牌農副產品加工知名小城鎮
向陽鎮黨委、鎮政府組織農民抓住省級綠色食品標誌認證和向陽萬壽菊加工廠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優勢,加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目前農副產品龍頭加工企業已達25個;針對全鎮20餘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經營分散、抵卸市場風險能力低、形不成產業的實際,鎮黨委政府通過政策引導、產業扶持、信息服務等手段,將豆製品、玉米加工、精製米加工等20餘加工企業分類整合起來,成立了農副產品加工協會,在資源共享、質價統一、銷售同步等方面發揮作用,提高市場競爭力。
向陽鎮的機榨豆油和手工干豆腐遠近聞名,暢銷周圍縣市,為形成規模,對分散的加工戶進行整合,統一註冊了“向陽”牌商標,發揮品牌效應。預計今年機榨豆油產量可達3000噸,干豆腐年產量可達15萬斤,可為農民增收630萬元。